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北京公务员 >备考资料 >时政热点:大众媒体不要试图裁判科学发现的对与错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时政热点:大众媒体不要试图裁判科学发现的对与错

2015-12-09 | 网络
导语:查字典公务员时事政治频道第一时间发布每日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政策解读、理论观察、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今天我们关注--时政热点:大众媒体不要试图裁判科学发现的对与错。

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大众媒体对一些科技成果动辄冠以国际领先诺贝尔级的成就等定性评价,仔细去读,发现作出评价的并非某个权威学术机构或者专家,往往是该项目负责人的自说自话。

长期以来,社会公众大多认为,媒体的科学报道是严肃的,很少有人对官方媒体表示怀疑。大众媒体在报道科学资讯的时候,必须做到描述准确、评价客观,确保真实。如果媒体对科学事实所涉及的环节描述出现差错,对社会的影响和对科学的伤害,都将是难以弥补的。

媒体报道公众关心的事件并用科学知识解释时,需要准确、客观和真实,避免采用议题设定的方法。大众传播学里有一个著名的议题设定理论,即大众传媒通过对一些问题的关注,对另一些问题的忽视,以图影响公众舆论。公众会倾向于认同大众传媒关注的那些问题,并采用其给各个问题确定的优先顺序。在传播学中,议题设定的重要性,不亚于自然科学中的牛顿定律。但是,用议题设定的方法报道涉及科学知识解释时,不仅伤害科学伦理,也伤害媒体自身。

除了媒体对科研需要谨言慎行外,我们更需要警惕一些学者与研究机构的操弄。比如,一些科研成果在未经同行认真评议的情况下,就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企图借此获取优先权和社会荣誉。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严重破坏了科学发展的正常秩序,并在某些媒体不恰当的夸大和舆论导向下,进一步助长了浮躁风气。科技成果或学术观点的被认可,本质上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靠宣传,更不能靠包装和炒作。

科学研究的过程,有其自身规律和方式。科研成果的取得,从来都是一个反复争论、不断修正和逐步渐进的过程,科研人员的争论,也是对现象、数据和结论不断修正的过程。大众媒体要以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国民科学素养为己任。大众媒体客观报道科技发现是可以的,但不要试图裁判科学发现的对与错。一些媒体记者习惯采取简化论据、强化观点的写法,会误导社会对所取得科技成就的理解。所以,呼吁大众媒体不要过早参与报道科技成就;同时,大众媒体不要简单或过度参与涉及科研管理和科技进展的报道。

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是,随着一些社会边界的失守,在一些人与团体的专业策划下,部分记者与媒体充分利用媒体与记者的自由裁量权进行选择性报道,进行更隐蔽的宣传与裁量,这已经不是无意间用媒体的尺子衡量科研与其他专业问题了,而是怀着特定目的误导,甚至交易了。

日前,发生了一起典型的律师与媒体联合操弄司法的事件。媒体报道最高法院刀下留人的故事,一个严肃的司法问题,竟然仅仅依靠一个不确定的信息,引发舆论关注,最高法院随即澄清并无此事才逐渐平息。但是,媒体都需要深刻反省,为什么大家都上当了,很多媒体都对此进行了大篇幅报道或者转载。

因此,不仅是大众媒体不能轻易裁判科学问题,大众媒体也不能轻易裁判所有的专业问题。尤其是在目前的社会背景下,大众媒体更不能失了底线,成为利益的帮手。

(作者为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

【时政热点:大众媒体不要试图裁判科学发现的对与错】相关文章:

热点时评:伟大高尚从平凡中起步

时政热评:电商价格战缺乏商业智慧

申论热点:谁在制造“疯狂的礼品”

新疆政法干警热点时评:堵住网约车平台技术漏洞

政法干警申论热点:像重视食品安全般重视个人信息安全

时政热评:中国有能力应对外部“麻烦”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出租车管理体制亟需改革

时政热评:我们欢迎什么样的“价格战”

时政热点:大众媒体不要试图裁判科学发现的对与错

河北政法干警申论热点:人民陪审员制度

推荐栏目阅读 北京公务员 备考资料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