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国家公务员 >备考资料 >时政热点:没有谁的生命可以被“白打”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时政热点:没有谁的生命可以被“白打”

2015-09-22 | 网络
导语:查字典公务员时事政治频道第一时间发布每日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政策解读、理论观察、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今天我们关注--时政热点:没有谁的生命可以被“白打”。

9月20日,一段民警枪指女子的视频看得大家都脊背发凉。视频显示,一身着警察制服的男子与一女子发生口角后,举枪指向女子称:我就指你咋了?打死你也白打。有网友指出,持枪者为河南省灵宝市公安局大王派出所民警。当地公安已介入。

打死你也白打,言词本身就带着草菅人命的冷酷,枪口之下是生与死的区别,生命只有一次,开不起这样的玩笑,面对黑洞洞的枪口,公众的惊恐可以想象。何况,话语中隐约暗示的那种对颠倒黑白、掌握别人命运能力的自得和放肆都让公众无法释怀。

对于这起拔枪事件,抛开那些情绪化的指责,唯一的衡量标准是警察的拔枪行为到底合不合法。有可能女子有过激行为,也有可能警察有过激行为。我们当然希望执法者一个个都经得起法律的检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放心地把管理社会治安,扬善惩恶的权力交给警察。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就像天天跟法律条文打交通的法官也有枉法的时候,警察也有可能在法律面前擦枪走火。执法者并不必然是守法者,执法者也是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快乐悲伤,也可能有想不开的时候、孤立无助的时候、情绪低落激动冲动的时候,甚至还有被邪恶侵蚀的时候。这起事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情节是事情发生在派出所门口,周围也不只一名警察,为什么只有那名警察感受到了拔枪的必要性,而别的警察没反应?这是不是意味那名警察的行为情绪事实上已经处于失控的边缘?控制得好,他可能会收起枪,控制不好,可能就会夺走一个无辜的生命?

穿上制服不等于束缚住内心,恐怕对此也要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要不然很容易将职业简单化,将人性简单化。面对枪支的使用一直存在两种声音:一种是认为开枪要果断,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高于一切,在危机面前没有层层审批汇报的时间;另一种则认为应该慎重,中国对枪支有严格管理,这跟有些国家枪支泛滥引发的执法困境不是一回事,不能把它简单地与美国警察拔枪权力进行对比。

正义邪恶只在一闪念间,而生命只有一次。正因为结果无法挽回补救,所以将职业行为与个人行为区分开,将基于责任与基于情绪分开才显得这么重要。枪在正义者的手中是维护正义的利器,在邪恶者的手中就是公众的恶梦了。之前曾经发生过警察开枪泄私愤的事,没有人想在枪口的余威下过日子,同样没人希望几句冲突的话就能惹上被枪指头这样的麻烦。

警察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拔枪,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属于对枪支的滥用,可能不缺规定,但缺的是将这些规定与现实情况认真比较、对警察负责也对公众负责的态度。每一起拿枪事件,都必须有一个清晰的答案,应该有从心理评估到行为评估以及危险评估的一系列严谨的认证过程。由谁来出具报告,又由谁来监督报告,也得有个完备的制度。

没有谁的生命是可以被白打的。当警方内部的调查没有办法给出大家满意的答案或者不具有公信力时,也不妨将由法律来确认。自己调查自己,在程序上就存在问题,自然也无法确保结果的公正性。

【时政热点:没有谁的生命可以被“白打”】相关文章:

热点时评:谁为“无人问责”担责

申论热点:耕地保护要杜绝“监守自盗”

时政热评:苹果三件套别成了校园“炫”的标签

申论热点:希望药家鑫案再没有“如果”

申论热点:靠什么根治欠薪“病灶”

申论热点:谁来给“碧生源神话”洗洗澡?

时事热评:破除垄断才能改良“经济体质”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给流浪儿最温暖的红包

申论热点:正视食品安全的“标准焦虑”

时政热评:警惕“宣传片冲动”

推荐栏目阅读 国家公务员 备考资料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