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国家公务员 >备考资料 >时政热点:莫让“微信红包”成为孩子攀比的新工具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时政热点:莫让“微信红包”成为孩子攀比的新工具

2015-09-23 | 网络
导语:查字典公务员时事政治频道第一时间发布每日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政策解读、理论观察、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今天我们关注--时政热点:莫让“微信红包”成为孩子攀比的新工具。

我拿了35块,谢谢老板。近日,家住南岸的李女士翻看儿子手机时,发现孩子就读的南岸一小学班级的QQ群。起初她以为这个群只是孩子们交流的平台,可是当她翻开了聊天记录后却大吃一惊,里面竟然有十几条孩子们发的红包,金额在几块钱到300元之间。(9月22日,新华网)

近几年,随着新型互联网交易方式的出现,微信红包已经日益成为一种新的支付和交流方式:表示感谢发个红包,表达祝福发个红包,展示财富发个红包,无聊寂寞发个红包一时间微信红包的功能被无限的放大,人们也非常愿意从发红包抢红包行为中寻找乐子。其实,如果成年人把微信红包当成沟通和交流的形式,愿意自掏腰包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小学生都沉迷于微信红包,甚至把微信红包演绎为新的攀比形式,就需要另当别论了。

对于学生们的微信红包行为,家长的看法各不相同。有的家长持肯定态度,他们认为孩子发红包、抢红包是一种娱乐的方式,能够促进孩子交流,缓解学习的紧张气氛;也有的家长明确表示担忧,微信红包会分散孩子的学习精力,而且一些孩子发的红包数额都比较大,会造成家庭的经济负担,甚至助长孩子的攀比心理。

笔者认为,对于学生的微信红包现象,应该一分为二看待。一方面,微信红包是社会发展的客观产物,不能因为其对孩子的负效应而简单一禁了之,这会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会让他们花更多的精力,千方百计的发红包、抢红包。另一方面,微信红包的危害也不容小觑,现在孩子们手中的零花钱较多,若热衷于微信红包,无形中确实会给一些家庭带来经济负担,助涨一些学生 摆阔、炫富、攀比的风气。

因此,笔者认为,当前学生的微信红包现象不容忽视,必须加以正确引导。首先,家长一方面要通过与孩子的良好沟通,让孩子认识到微信红包的好处与危害,引导孩子正确对待微信红包,自觉抵制不良的攀比心理和行为。另一方面要改变宠爱、奖励孩子的方式,多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而不是一味的满足物质需求。其次,学校老师要积极配合,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现代通讯工具。除了教育孩子在学习时间不要玩微信红包之外,更要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让孩子能够从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中获取知识、获得快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

【时政热点:莫让“微信红包”成为孩子攀比的新工具】相关文章:

申论热点:敢“审”更要督“改”

申论热点:“海外安保”如何跟上走出去步伐

申论热点:“孩子优先”应成全民理念

【理论观察】“小鲜肉”不该成为时尚

申论热点:请为乡村“文化之痛”做点什么

时政热评:电商价格战缺乏商业智慧

政法干警热点时评:保全电子数据应兼顾个人隐私

申论热点:三问新安江生态补偿

申论热点:别让广告“绑架”电视剧

申论热点:社保需要走出“碎片化”困境

推荐栏目阅读 国家公务员 备考资料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