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速降费政策的确压缩了运营商的盈利空间,的确惠及了消费者。可这种结果恰恰说明:许多原本属于消费者的利益在一个竞争不充分的市场上是切切实实剥夺了。
5月17日是世界电信日,也恰逢提速降费政策实施一周年。提速降费政策实施效果究竟几何呢?根据工信部及运营商提供的数据,自去年实施提速降费以后,当年运营商已少收用户超过400亿元。同时,工信部所提出的2015年年底实现手机流量和固定宽带单位带宽平均资费水平都同比下降30%的要求,各运营商表示都已提前完成。其中,中国移动2015年全年手机上网资费较2014年下降43%,中国电信2015年平均流量资费较上年下降31%。
仅就数据而言,提速降费政策的力度不可谓不大,但用户对此并不太买账,许多人表示感受并不明显。
感受不明显的一个原因,当然是用户基数庞大。再大的雨,均分到每个用户的头上,也就成了毛毛雨。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提供的数据是,平均每个用户月费用下降2.6元。显然,相比于每个月的资费支出,2.6元的下降也的确难以让人产生什么明显感受。
而就我个人的观察,许多人依然端着手机到处找wifi,免费wifi依然是很多商家吸引客流的重要手段。尽管到处找免费wifi有个人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的因素,但蹭网的人这么普遍,也说明流量资费还是有些吓人。
当然,对提速降费的政策效果应该充分肯定。但同时也必须看到,目前提速降费的结果,并不皆由几家运营商的市场竞争而来。李克强总理几次三番地敦促运营商降价,即可明白今日结果究竟由何而来。说到底,即便目前几家运营商之间存在明显竞争,但假如不借助行政干预,也很难在资费方面真正有所撼动。个中缘由,实在不言自明。正是借助行政干预的提速降费,消费者才明显发觉了市场存在的利润空间。
消费者对提速降费的感觉不明显,相关部门和运营商可能会感到委屈,可能会认为消费者是在得了便宜卖乖。即便商品生产者委屈乃至愤怒,假如这个市场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却也不能一味抱怨消费者。合理的市场价格,是由买卖双方的真正博弈而形成。但中国的电信市场,直至目前却也很难说是一个竞争真正起作用的市场。提速降费政策的确压缩了运营商的盈利空间,的确惠及了消费者。可这种结果恰恰说明:许多原本属于消费者的利益在一个竞争不充分的市场上被切切实实剥夺了。
正是因为当前的价格并不是一个经由市场竞争形成的价格,所以买卖双方都感觉自己吃了亏。对于当前的市场而言,提速降费当然有其重大的作用和价值,但政策的好处要想获得各方充分认同,要使得各方无话可说,唯一的努力目标,只能是让市场尽可能地充分竞争。
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查字典公务员时事政治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关注查字典公务员,了解更多国考资讯!【时政热点:“提速降费”如何让用户明显感知】相关文章:
★ 四川公务员申论时政热点:打破老师“铁饭碗” 先去教育行政化
★ 四川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热点评析:食品永不过期 消费者权益谁来保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