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网约车司机安装作弊软件,避开平台规则,随意抢单、拒单、设置假GPS定位,甚至还能多收取车费,不但给公司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也侵犯乘客利益。新京报记者昨日从北京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总队获悉,研发、销售该作弊软件的5人团伙已被控制。(9月22日《新京报》)
网约车在用脚投票的市场竞争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忠实拥趸。但与之而来的,是某些人利用网约车在管理和法律上并不完善的漏洞来浑水摸鱼。前有幽灵车欺客和刷单之事见诸报端,后有作弊软件开挂让乘客蒙受不明不白的损失,这些,都是网约车在野蛮生长时期留下的灰色轨迹。
之前,网约车遭遇幽灵车事件时,就已看到了作弊软件的影影倬倬。贴有阴森恐怖的头像也能顺利通过了平台审查,说明网约车软件可能存在的技术漏洞。但当时舆论重点着眼于网约车审核时在人为层面上的把关不严,人们并没有过多地质疑网约车在软件技术上的不足。此次,公安部门破获团伙研发约车作弊软件获利百万的案件,将会让众人重新审视网约车的技术安全性。
有3万余名司机涉及到作弊软件的使用,他们避开平台规则,随意抢单拒单,设置假GPS定位,最终达到多收取车费的非法目的。相关网约车公司负责人表示,将对使用该作弊软件的司机进行处罚。如果是用技术手段可以追溯到作弊软件使用人的话,那证明网约车平台在技术手段上并不是没有金刚钻,但为何不把这种生产力置于前端,而是在发现问题之后亡羊补牢,这的确让人费解。
在对使用作弊软件的司机进行处罚时,是否也将同一时间完成对乘客利益的补偿?网约车的技术漏洞不能让乘客利益来填补,因为网约车平台在技术方面的后知后觉,导致一些乘客凭空支付了不必要的出行成本。而且在作弊软件已经撒豆成兵到了3万余名司机的聚集量时,网约车平台才发现不正常现象。从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的角度而言,预知风险并进行补漏或升级,这都是应有之义。事后来看,网约车平台似乎没有很好地尽到经营者和监管者的责任。
信息化技术在高速发展的同时,逐利思想也从不会掉队。当技术手段与投机取巧相遇时,往往带来的是叠加放大的危害。要进行有效遏制,必须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除了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补漏之外,网约车平台多把精力放在技术上,而不是总想在市场竞争中吃掉谁谁睡。恐怕这才是真正的当务之急。
稿源:荆楚网
作者:谢伟锋
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查字典公务员时事政治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关注查字典公务员,了解更多国考资讯!【时政热点:网约车的技术漏洞不能让乘客利益来填补】相关文章:
★ 四川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热点评析:食品永不过期 消费者权益谁来保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