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国家公务员 >备考资料 >申论 >申论热点 >国考申论热点:语文教材要不要“紧跟”诺奖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国考申论热点:语文教材要不要“紧跟”诺奖

2012-10-17 | 网络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有关莫言作品是否该入选中学生教材的话题引起热议。语文出版社称,目前该社已确定将莫言作品收录在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李敬泽认为,不要低估中学生的理解能力,莫言早期的短篇小说充满诗意,非常适合中学生读。(10月14日《京华时报》)

语文作为母语教科书,其承担的使命是多重的,既有工具性的读写听说能力培养,也有人文性的灵魂塑造,所以社会各界对它总是很关注。近年来,每一次语文教材入选篇目的调整,都会引发热烈的讨论,甚至是激烈的争论,但最后往往是见仁见智,难有结论。

如果说莫言的作品确实是经典,也符合教学的需要,过去选目有所遗漏,增选进去,未尝不可;但如果仅仅是因为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就赶紧选入,显得有些势利。诺贝尔奖是一个重要奖项,但也只代表评委看法。莫言的作品选入语文教材,学生会读;不选入语文教材,也会有很多学生去追着读。

正因为语文教材承载的使命特殊,所以无论什么文章,一旦选进语文教材,就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独立存在的作品,而是整个教材系统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是教学活动的载体,发挥着工具性的功能;语文教材不仅仅是例子,也发挥着人文性的熏陶育人功能。在这个意义上,相比于谁的作品、谁的哪篇作品该不该入选语文教材的争议,背后的各执一端、莫衷一是更让人忧虑,因为它影响着育人的导向和育人的效率。

语文教材的选文究竟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我们至今还没有明确。在工具性方面,我们还有适合教与学的科学认识;在形式方面,我们也有艺术性、趣味性、知识性的共识;但在价值性方面,我们除了有意识形态的大体原则外,却没有细化的评判标准,而这恰恰是当下语文教材建设的当务之急。

语文教材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国十分重视语文教材建设,将其置于课程文化的原则下进行选编。在约瑟夫等著的《课程文化》一书中,作者将美国的语文课程文化标准概括六个方面:一是工作和生存训练,让学生学会生存;二是承接圣典,让学生习得核心的知识、传统和价值;三是发展自我和精神,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四是建构理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五是思考民主主义,形塑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六是正视主导秩序,培养学生适应和改造社会的能力。

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母语性、人文性、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语文教材既是语言教材,也是人文教程、历史教程、思维教程、实践教程。文以载道,道亦载文,只要我们明确了语文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也就省去了对语文教学随意性的担忧,用哪一个版本的教材,学哪几篇文章,就不会再是问题。那个时候,莫言作品该不该入选语文教材,也就不再是一个需要争论的话题了。

【国考申论热点:语文教材要不要“紧跟”诺奖】相关文章: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序长不序爵”挑战大学行政化

四川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让关注成为变革农村教育的力量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公众人物请好好学“说话”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别让广告“绑架”电视剧

申论热点:“孩子优先”应成全民理念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以宽容共度网络售票“调适期”

申论热点:谁为防辐射服制定“屏蔽保护”?

申论热点:“自愿求职”岂是“自愿中毒”

申论热点:医改进入“深水区”

申论热点:当奢侈品消费成为时尚……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