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考研 >备考资料 >考研政治 >考研政治史纲知识点:戊戌维新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考研政治史纲知识点:戊戌维新

2014-06-30 | 网络

(一)戊戌维新运动

1.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的活动

戊戌维新运动是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其主要代表人物:康有为(旗手)、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

维新派采取了下列行动宣传维新主张:

① 向皇帝上书。公车上书:揭开戊戌变法运动序幕。

② 著书立说。如康有为写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人类公理》,梁启超写了《变法通议》,谭嗣同写了《仁学》,严复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等。

③ 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如康有为向光绪皇帝进呈了《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记》、《波兰分灭记》等书。

④ 宣传组织变法的著名三会三报三学堂: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上海《时务报》(梁启超任主笔)、天津《国闻报》(严复主办)湖南的《湘报》。广州万木草堂(康有为主持)、长沙时务学堂(梁启超任中学总教习)。他们还向光绪皇帝建议设立京师大学堂。

2.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第一,要不要变法。第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第三,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论战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3.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为开始标志,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为结束标志。

4.戊戌政变:守旧势力于1898年9月21日发动政变,戊戌维新运动宣告失败。

① 慈禧太后以训政的名义,重新垂帘听政。

② 将光绪皇帝囚禁于中南海瀛台。

③ 下令搜捕维新人士。康有为、梁启超被迫逃亡国外

④ 戊戌六君子被杀:谭嗣同、杨锐、林旭、杨深秀、刘光弟、康广仁。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与教训

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① 戊戌维新运动它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② 戊戌维新运动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维新派突破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主张改革君主专制制度。虽然未能成功地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但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③ 戊戌维新运动它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从而把顽固的封建主义思想壁垒打开了一个缺口,有利于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在教育方面,京师大学堂的创设,更成为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发端。

④ 戊戌维新运动在移风易俗、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如主张革除吸食鸦片及妇女缠足等恶俗陋习,提出剪辫易服,倡导讲文明、重卫生、反跪拜等。

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和遇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首先,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当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还十分微弱,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相当狭窄。维新派的势力弱小,既没有严密的组织,也不掌握军队,更不懂得应当去发动群众。这样,他们就只能把自己实行改革的全部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身上。其结果只能是失败。

其次,维新派的局限性:一是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二是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三是惧怕人民群众。

3.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教训

① 戊戌维新的失败暴露出这个阶级的软弱性,

②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③ 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

【考研政治史纲知识点:戊戌维新】相关文章:

公考法律知识专题之刑法(一)

公考法律知识专题之公务员法(二)

公考法律知识专题之宪法(四)

公考法律知识专题之宪法(一)

公考法律知识专题之婚姻法

公考法律知识专题之二十大经典例题及解析

政法干警热点时评:警察道歉是前行的执法文明

2017省考行测技巧:理性取舍数量关系

公考法律知识专题之宪法(二)

山东政法干警热点时评:全流量计费新模式值得推广

推荐栏目阅读 考研 备考资料 考研政治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