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考研 >备考资料 >考研政治 >马原教材的宏观体系初探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马原教材的宏观体系初探

2014-07-23 | 网络

学习一本新教材一直有这样的一个习惯,就是在未进行内容的细化之前先做一个体系框架,把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用一条线穿起来,达到整体性、系统性,不仅有利于知识考点的宏观把握,更有利于重点难点的微观定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本教材,在本科时期并没有做过框架,课堂上感兴趣的也只是隐约的几个名词和原理等细枝末节的点,记下的也不过只言片语,对于马原的整体框架并没有形成,甚至对于三大板块即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是什么都没有确切认识。老师跟学生的不同,一个很关键的点就是老师对教材的把握要更高一级,这种把握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方面就是上文所说的框架、体系和板块的逻辑关系;微观方面包括概念、观点、原理、意义等在内的具体知识点。微观方面掌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通过记忆、探究、做题完成。根基牢稳,才能屹立不倒。现在先尝试做一个大概的知识体系和逻辑框架,本框架暂不以框架图的形式呈现,也不涉及重难点的区分。从大的方面来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讲哲学、讲资本主义、讲社会主义)。

其一,哲学。哲学从整体上看包括四个方面,即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

唯物论包括唯物主义物质观、唯物主义意识观、唯物主义运动观、唯物主义实践观以及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观+意识观,即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辩证法包括两大特征、三大规律、五大范畴、一个辩证思维方法和一个关系。两大特征即联系观和发展观;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五大范畴即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一个辩证思维方法也即主观辩证法包括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一个关系即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认识论包括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认识与实践的统一);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过程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观;价值观(真理+价值,即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原理)。

唯物史观包括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和规律。动力包括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革命、改革、科学技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单列一章)。规律即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也即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包括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必然性和选择性的统一、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唯物史观展开之前还有一个概念廓清的问题,即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也就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其二,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也就是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以及意识形态的一系列观点。教材主要是从静态(特点性质)和动态(历史发展)两个角度来讲的。静态方面,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性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性质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动态方面,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其三,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这一板块也是按照动态(历史发展)和静态(特点性质)两个角度展开的。动态方面,即社会主义由理论演变到实践发展;静态方面,社会主义的特征、社会主义建设过程的特点、马克思主义政党以及共产主义的特征和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本文是对教材整体框架的初步整理,学一门学科的第一步就是要对他的大概框架比较清晰,然后才能确定重点,具体把握。

(本文作者为查字典公务员考研政治名师陶传宁)

【马原教材的宏观体系初探】相关文章:

地理常识——我国城市、建筑与工程类旅游资源(二)

行测数量关系考点讲解:立体几何之方块问题

2017江西公务员考试什么时候报名

黑龙江政法干警热点模拟:女性就业“暗门槛”

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2017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讲解:盈亏解数运

【理论观察】中国文学当有世界梦

时政热评:岂能“只买贵的不买对的”

公考法律知识专题之刑法(五)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农民工融入不只是改称谓

推荐栏目阅读 考研 备考资料 考研政治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