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考研 >备考资料 >考研政治 >考研政治主观题热点回顾:中国式过马路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考研政治主观题热点回顾:中国式过马路

2014-07-24 | 网络

2012年,央视公益频道推出了中国式过马路的调查。在调查中,不规范和从众的过马路的方式不仅危害了行人自身的安全,也对我国公共秩序的构建产生了消极影响。请结合公共秩序的相关内容加以分析。

1.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1)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

(2)在当代社会,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①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②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③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④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国家现代化有赖于人的现代化和公共生活文明进步。

2.针对过马路的不文明现象,应该如何来规范?

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是道德和法律。从道德角度讲,加大遵守交通秩序的宣传力度,引导全民自觉参与到监督,约束人们自觉遵守交通秩序及规则,同时也要加强对违反交通规则人的教育,让他们意识到中国式过马路是不文明行为,并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从法律的角度看,要加大执法力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禁止中国式过马路从表面上看是法律领域的事情,但更是一场道德革命,只有加强在道德领域的教育和宣传,才能加强公民的自觉性。总之,必须运用风俗、道德、几率、法律等手段,规范人们的行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约束和制止不文明行为,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形成扶正祛邪、扬恶惩善、知荣明耻的良好社会风气。

道德和法律逐渐成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二者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中的秩序,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它们互为补充、相互相成。

道德作用的更好发挥,需要法律支撑;而法律作用的更好实现,则需要以道德为补充。个体道德素质和整个社会道德水准的提高,为法律的实施创造了条件。二者的区别是道德和法律发挥作用的方式不同,道德发挥作用的领域比法律更为广泛。

【考研政治主观题热点回顾:中国式过马路】相关文章:

黑龙江政法干警申论热点:健康中国建设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银川“微博喊话”能否传更远

四川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莫忘文物保护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温州动车追尾事故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名人代言虚假广告亟需规范

四川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医保一体化不宜“补丁打补丁”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就业歧视

2017国考报考须知:考试时长为多长

申论热点:今天如何做记者

公考法律知识专题之公务员法(二)

推荐栏目阅读 考研 备考资料 考研政治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