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考研 >备考资料 >考研政治 >考研政治史纲考点: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考研政治史纲考点: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2014-09-04 | 网络

考点1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1) 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的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鼎盛时期,但也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

(2) 14世纪至15世纪,在欧洲地中海沿岸,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使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制度终于在欧美确立起来;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西方国家开始殖民扩张;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之后,资本输出成为殖民剥削的重要形式,并出现瓜分世界的狂潮。

提示: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地主、商人、高利贷者这三者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

考点2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 19世纪初,英国已经基本上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最强大的国家,英国对华贸易长期处于入超状态。1840年鸦片战争正式爆发。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2)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考点3 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1) 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原因。①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中国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在相当程度上被殖民地化了。②由于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大国,特别是中国人民顽强、持久的反抗,同时也由于帝国主义列强间争夺中国的矛盾无法协调,使得它们不可能共同瓜分中国。

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社会的原因。①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门户,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②西方列强并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

(2)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①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②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③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④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⑤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⑥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来还加上官僚资本主义),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3) 阶级关系的变动。①地主阶级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官僚地主和城居地主。一部分地主转化为资本家。②旧的被统治阶级即农民阶级,向贫农或雇农转化。有些成为产业工人的后备军,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③中国资产阶级也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其中有一部分是官僚买办资本家,另一部分是民族资本家。

考点4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近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考点5 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1) 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1841年5月,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2) 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中法战争期间督办台湾事务大臣刘铭传指挥守军击退法舰。老将冯子材身先士卒,大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

考点6 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19世纪70至80年代,帝国主义列强从侵占中国周边邻国发展到蚕食中国边疆地区,使中国陷入边疆危机。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达到高潮。帝国主义列强之所以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它们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考点7 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从1840年至1919年间,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但是,都是以中国失败而告结束的。其原因有:社会制度的腐败是根本原因;经济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考点8 民族意识的觉醒

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1)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①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841年,他组织翻译《地理大全》,编成《四洲志》一书。②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③19世纪70年代以后,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

(2) 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1895年,严复在《救亡决论》一文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在甲午战争后,严复翻译了《天演论》,他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这种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根据。1898年有人绘制的一幅《时局图》,更是形象地表现了当时中国面临的瓜分危局。孙中山1894年11月在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时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考研政治史纲考点: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相关文章:

2017国考报考须知:考试时长为多长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救助流浪儿童

2017多省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考点讲解:不定方程

四川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走下神坛的苹果还值6000亿么?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道德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村民反暴力拆迁被碾死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公众人物请好好学“说话”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就业歧视

内蒙政法干警申论热点:经济发展与就业稳定

四川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高度关注涨幅新低后的物价

推荐栏目阅读 考研 备考资料 考研政治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