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考研 >备考资料 >考研政治 >考研政治周年大事记:甲午中日战争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考研政治周年大事记:甲午中日战争

2014-09-17 | 网络

考研政治史纲考什么,很多同学看到一串串的数字年份都或许会感到头疼,但研究2010年2014年真题不难发现,史纲比较容易考一些至今周年的重大历史事件。2014年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20周年,而签订的《马关条约》对于中国的影响重大。而今中日关系也是时政研究的重点,了解历史,才能借鉴未来。

战争爆发前的日本: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1888年,日本产业革命出现高潮,因此急需对外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但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国内资源匮乏、市场狭小,因此以天皇为首的日本统治集团急于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为此,1887年,日本参谋本部制定了所谓清国征讨策略,逐渐演化为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而甲午中日战争就是日本实现大陆政策的重要环节,由于其自身实力资源都不具备相应条件,所以实行以战养战的策略来达到目标的实现。

战争爆发前的中国:当时的中国处于晚晴时期,正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沉沦。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清朝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在科学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方面向欧美看齐,因此清朝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景象。清朝于1888年正式建立了北洋水师,成为亚洲一个强大的海军力量,即使欧美列强也放缓了侵略脚步。但清朝并未像日本那样变革国家制度,而是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因此所谓的中兴并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

朝鲜问题是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突破口,1890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对开战的要求更加迫切。而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则成为战争的导火索。1894年8月1日,中日双方正式宣战。清朝在其宣战诏书中指出朝鲜历来是清朝的附属国,清朝是应朝鲜政府的要求出兵的。而日本发动的这次战争显然是非正义性质的。但是,在清廷内部,掌握朝廷大权的主和派人物西太后和李鸿章,从战争一开始就不打算使战争继续下去。最终,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而战争失败。而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也标志着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但是,对中国影响最深远的是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签订《马关条约》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一,把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更大大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领土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其二,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其三,允许在华投资办厂,标志着外国资本由商品输出向资本输出转变。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尽管甲午中日战争以清王朝的失败而告终,但其对中国的影响之甚远至今仍有影响。考研政治大纲考点纷杂,只有抓住一些重要知识点复习才能取得高分。而这些历史事件正是我们史纲复习的重点。

【考研政治周年大事记:甲午中日战争】相关文章:

公考每周资讯速递习题(第四十九期)

【政策解读】唤醒对大自然的礼敬

公考资讯每周速递习题(第十四期)

公考资讯每周速递习题(第四十一期)

公务员考试行测经典题型讲解:时钟问题

四川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政府采购如何学会精打细算

公考资讯每周速递习题(第三十六期)

公考资讯每周速递习题(第十期)

公考资讯每周速递习题(第三十一期)

公考每周资讯速递习题(第三十九期)

推荐栏目阅读 考研 备考资料 考研政治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