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考研 >备考资料 >考研政治 >时事政治热点:高考改革与品德加分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时事政治热点:高考改革与品德加分

2014-10-14 | 网络

高考改革的话题近日在中国社会持续延烧。继英语拟实行社会化考试之后,各地新近披露的高考加分项目调整方案,特别是品德加分的项目又引发热议,不少网友对此项加分政策提出质疑。

对于这些质疑,教育部相关人员解释,思想品德及见义勇为在高考的加分项目中一直存在,并不是今年新增加的项目,相反,在一些省份,这些加分政策已被陆续撤销。也就是说,就改革方向而言,思想品德加分项目并非越来越突出,而是逐渐式微,只是在各地加分项目普遍大瘦身的背景下才显得突出。截至目前,31个省市均已正式出台高考新政,此轮高考加分政策大规模调整主要集中在体育、奥赛、科技类等缩减项目及降低分值,其中,最为大刀阔斧的改革就是开始取消奥赛获奖生的保送资格,无论是全国级别还是省级,甚至有不少省份连对这类考生的加分也取消了。锱铢必较,是人们对于此轮各省高考加分调整最直观的感受,正因此,品德加分项目才会如此引发关注。

高考被称为中国第一考,近年来每年都有900多万考生走进考场。由于是千万人走独木桥,往往1分之差,就会改变很多考生的命运。高考加分政策实施的初衷是弥补分数这一单一录取标准的不足。但近年来,这一制度在推行过程中却出现加分项目泛滥、弄虚作假等问题,使其公平性受到公众质疑。2010年7月,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清理并规范升学加分政策,同年11月,教育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和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在2014年高考中开始执行新加分政策。加分项目普遍瘦身的主要原因正是为规避这些政策与行政权力过度挂钩的现象,力图治理加分泛滥和加分腐败现象。我国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到的高考改革思路,都要求考试招生相对分离,让政府在考试、招生中扮演宏观管理者的角色,不能参与学生的评价,也不能决定学校的招生。无疑,清理高考加分是改革的大势所趋。《决定》同时指出,要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

新一轮高考改革的重要导向是打破唯分数论实施综合评价,从单一到多元的综合评价录取机制应该指向多位一体:让统一高考成绩从唯一标准变为标准之一让高中学习过程与高考挂钩,在录取标准中导入高中阶段学业水平成绩;通过建立学生道德素质、志愿服务、课外活动等方式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实现高考录取刚性标准与多元评价的结合。新高考从以分取人的终结性评价到因材选人的过程性评价,将促进高校因材施教,以事实上的公平取代现行机制形式上的公平,同时优化素质教育的指挥棒。这种改革的路程可能是漫长的,但方向是明确的。此次品德加分所引发的争议,事实上也与改革所应坚定的方向密不可分。良好的思想品德及见义勇为的精神是学生应该拥有的素质,也是社会各方所大力倡导的精神力量,关键是这种素质应该逐渐演变为一种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通过给予学生优秀与否的评价,引导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自我修炼。但难点就在于,一个学生的道德水平高低恐怕难以量化为一个加分的标准。

高考是一座独木桥,挤过的人都应该深有体会,但在未来,我们可以期盼这座桥可以因人而设,也不再只有孤零零的一座桥。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是高考改革最重要的目标,在这个目标之下探索改革之路的脚步应该越来越坚定。

【时事政治热点:高考改革与品德加分】相关文章:

四川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高度关注涨幅新低后的物价

四川公务员考试—申论时事热点:刘洋为何能成首位女航天员?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温州动车追尾事故

申论热点:“降价退房潮”需要理性对待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正视食品安全的“标准焦虑”

时政热评:警惕“宣传片冲动”

时政热评:电商价格战缺乏商业智慧

申论热点:谁在制造“疯狂的礼品”

天津政法干警热点时评:“错时上学”是在为教育不均埋单

理论性热点:出租车管理体制亟需改革

推荐栏目阅读 考研 备考资料 考研政治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