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考研 >备考资料 >考研政治 >考研政治常考俗语指导解析三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考研政治常考俗语指导解析三

2016-09-01 | 网络

俗语常用语客观题的考察,大家在复习考研政治的时候对此应有所了解,医学考研网为大家整理了考研政治常考的一些俗语解析,大家在复习时需要注意一下。

21、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解析:这句话的错误在于:①违背事物联系具有客观性,用主观臆想的联系代替事物本身的真实联 系;②忽视了矛盾的特殊性,没有抓住事物矛盾的主要方面;③只看现象,不看本质。

2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解析:这个典故主要说明了外部环境对事物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 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因。内因即内部矛盾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一 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本质,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它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所以它是事物发展 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它能够加速或延缓甚至 暂时改变事物发展的进程,但它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它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又如,孟 母三迁同属此义。

23、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解析:这句话表明时间的特点具有一唯性,即不可逆转性。又如,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也 是这个道理。

24、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解析:这个成语比喻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又如,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百闻不如一见,百 见不如一干、不打不相识等,都属此类。

2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解析:这句话说明:①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中,要分清是非,辨别善恶,权衡利害。有益的事,应 持之以恒,促使它的质变。有害的事,应防微杜渐,阻止它的转化;②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 下可以相互转化。

26、入山问樵,入水问渔。

解析:这句话说明人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7、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解析:这句谚语说明规律是客观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否则,就不能成功。

28、生地茄子熟地瓜,生地菜子熟地花。

解析:这个谚语告诉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又如庄稼施肥有技巧,看 天看地又看苗、山腰点桐,山下务农等谚语都体现这个原理。

29、《孙子兵法》曰:投入亡地然后存,陷入死地而后生。韩信据此背水一战,大败赵军;马谡据此屯兵山下,痛失街亭。

解析:同是根据《兵法》但却造成两种不同结果,这说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要 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0、《孙子兵法》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取胜者, 谓之神。

解析:从哲学观点看,这段话表明事物发展不同阶段上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尊重客观规律和发 挥主观能动性是统一的。

为了帮助同学们备考,查字典公务员考研特为广大学子推出2017考研OL乐学、秋季集训、精品网课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同时,查字典公务员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推荐阅读》》》

【考研政治常考俗语指导解析三】相关文章:

2017省考行测备考:巧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公考法律知识专题之刑法全真模拟试题及解析

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热词分析:“降低社保费率”

公考法律知识专题之行政与行政法诉讼(三)

行政法、公务员法全真模拟试题及解析(一)

公考法律知识二十大经典例题和解析

公务员考试必读:面试考官评分标准详解  

公考法律知识专题之刑法全真模拟试题及解析(二)

公务员考试面试入门指导

行测比例法中的常考知识点——正反比应用讲解

推荐栏目阅读 考研 备考资料 考研政治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