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考研 >备考资料 >考研政治 >2017考研政治思修与法基重点知识梳理第四章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2017考研政治思修与法基重点知识梳理第四章

2016-09-07 | 网络

思修法基在很多考生看来都是比较简单的,但考生也不能因此就忽视对思修法基知识点的复习,这毕竟也是占了一定的分值的科目。所以查字典公务员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2017考研政治思修法基各章节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的做好考研政治的复习备考工作。下面分享2017考研政治思修法基重点知识梳理(4):第四章。

一、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本质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以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引导和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1、道德的主要功能

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道德的功能集中表现为,它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

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主要的功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

(1)道德的认识功能。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道德是人们认识和反映社会现实状况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方式。道德往往借助于道德观念、道德准则、道德理想等形式,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认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认识自己对家庭、他人、社会的义务和责任,使人们的道德实践建立在明辨善恶的认识基础上,从而正确选择自己的道德行为,积极塑造自身的道德人格。

(2)道德的调节功能。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这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是道德调节所赖以发挥作用的力量。

除了上述主要功能,道德还具有其他方面的功能,如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等。

2、道德的社会作用。

道德的社会作用指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

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

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道德发挥作用的性质并不都是一样的。道德发挥作用的性质与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相联系,由道德所反映的经济基础、代表的阶级利益所决定。只有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和进步阶级利益的道德,才会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的素质的提高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否则,就不利于甚至阻碍社会的发展和人的素质的提高。

真题解析:(2011年,第13题,单项选择题)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能,其中最突出的也是重要的社会功能是

A. 辩护功能 B. 沟通功能 C. 调节功能 D. 激励功能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1、道德的历史类型。

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五种基本社会形态,与此相适应,出现了道德发展的五种历史类型,即原始社会的道德、奴隶社会的道德、封建社会的道德、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在社会主义社会,有一部分先进分子,还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

2、道德的存在形式。

每一个社会都有与其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在同一社会形态中,不同的阶级或人群还会有不同的道德。在阶级社会中,占社会统治地位的道德是统治阶级的道德,而同时存在着的被统治阶级的道德则总是处于从属的地位。

3、道德发展的规律。

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虽然在一定时期可能有某种停滞或倒退现象,但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是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发展的。

4、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

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调控的手段或方式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理;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是人类道德发展合乎规律的必然产物,是人类道德发展史上的一种崭新类型的道德,是对人类道德传统的批判继承,并必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实践的发展而与时俱进。

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一)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在中国传统道德的发展演化中,公私之辩始终是一条主线。公义胜私欲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根本要求。

《诗经》 夙夜在公,认为日夜为公家办事,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

《尚书》 以公灭私,民其允怀,认为朝廷官员应当以公心灭除自己的私欲,这样就可以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和依附。

贾谊的《治安策》 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都显示了强烈的为国家、为民族、为整体而献身的精神。

义以为上、先义后利、见利思义,主张义然后取,反对重利轻义和见利忘义。这种提倡先义后利和反对见利忘义的思想,不但在中华民族的长期发展中起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对提高我国当前的道德水平仍有重要意义。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一直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崇尚仁爱原则,主张仁者爱人,强调要推己及人,关心他人。

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克己复礼为仁,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荀子 仁者自爱。墨子 兼相爱,交相利。

从仁爱精神出发,我国古人主张和为贵,提出了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的思想。几千年来,中国人始终与人为善,推己及人,建立了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中华各民族始终互相交融,和衷共济,形成了团结和睦的大家庭;中华民族始终亲仁善邻,协和万邦,与世界其他民族在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推崇仁爱原则、崇尚和谐、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德。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在中国传统道德中,谦敬既是个人自身修养的美德,也是为人处世的道德要求。中国传统道德认为,礼是人与其他动物相区别的标志。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也是人的立身之本和区分人格高低的标准。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左传》上也说: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

中国传统道德在提倡谦敬礼让的同时,提醒人们事思敬,不居功,择善而从。老子曾以江海处下而为百谷王的事实,告诫人们不要自矜、自伐、自是。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在中国古人看来,诚是指一种真实无妄、表里如一的品格,也是道德的根本,故养心莫善于诚。信是指一种诚实不欺、遵守诺言的品格。孔子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民无信不立。荀子则进一步将信推行于选贤治国,使信不仅成为朋友伦理、交际伦理的规范,而且扩至一切伦理关系皆应以诚信为本。

诚信的内容和要求是多方面的,但最基本的是以诚为本,取信于人,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为人思诚,信以行义,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诚信之德在于言必信,行必果,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讲究信用,遵守诺言。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做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道德需要是对理想人格的追求。要实现这种追求,就应当明智。孟子把智看成是判断是非善恶的一种能力,认为是非之心,智也。在古人看来,明智则必须好学,学习既包括学习一般的文化知识,也包括学习伦理道德知识,是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和途径。《礼记中庸》强调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要求人们通过勤奋学习,学以成德,学以成性,变化气质。

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认为仁这种道德品质和道德境界,对人们来说,并不是遥远而不可达到的。人们应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吾日三省吾身。荀子认为,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墨家也非常重视修身,强调察色修身和以身戴行,注重社会环境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影响。

真题解析:(2010年,第11题,单项选择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大多数人都以为是才智成就了科学家,他们错了,是品格。下列名言与这段话含义一致的是

A.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B.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C.不学礼,无以立

D.是非之心,智也

(二)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是一个矛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重性。属于精华的部分,表现出积极、革新、进步的一面;属于糟粕的部分,则表现出消极、保守、落后的一面。

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既不能全盘肯定、全面照搬,也不能全盘否定、全面抛弃。

要按照是否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是否有利于建设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是否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否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标准,做好取舍和创造性的转化工作。

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思潮。一种是文化复古主义思潮,认为中国之所以落后,就是因为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传统文化的失落。所以 返本开新。另一种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认为中国传统道德从整体上来说在今天已经失去了价值和意义,不能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必须从整体上予以全盘否定。都割裂了共性和个性、抽象和具体、一般和个别、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复古论在对待中国传统道德的问题上,只承认其一般性、普遍性而否定其个别性和特殊性,把传统的东西与现代的事物完全等同,这实际上是否定道德的历史和发展。虚无论则只承认中国传统道德的个别性、特殊性,而否定中国传统道德的一般性、普遍性,这实际上也就割断了道德的历史继承性。

了200多名志愿者;他发起成立郭明义爱心联队,从12人已经发展到2800多人,捐款40余万元、资助特困生1000多名。

郭明义的精神是一块磁石,在鞍钢、在辽宁、在全国吸引汇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爱心行动,为他人奉献、为社会分忧、为国家尽责,凝聚成巨大的道德力量,推进着当代中国社会稳定和谐发展。郭明义的先进事迹体现了简单中的伟大。

以上是查字典公务员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考研政治思修与法基重点知识梳理第四章,对大家有帮助!为了方便广大考生复习,查字典公务员考研特为广大学子推出暑期集训营、精品网课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同时,查字典公务员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推荐阅读

【2017考研政治思修与法基重点知识梳理第四章】相关文章:

公考法律知识专题之法理学(一)

2017安徽郎溪县司法局招聘社区矫正协管员笔试成绩公告

2017省考行测数学运算解题需多个知识点综合应用

公考法律知识专题之公务员法(一)

公考法律知识专题之继承法

公考法律知识专题之宪法(一)

公考法律知识专题之宪法(四)

2017省考行测重点指导:排列组合之走楼梯问题

公考法律知识专题之刑法(一)

2017河南新蔡县选聘“政府购买服务”人员通知

推荐栏目阅读 考研 备考资料 考研政治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