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考研 >备考资料 >考研政治 >2017考研政治精讲精做1100题解析之劳动价值论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2017考研政治精讲精做1100题解析之劳动价值论

2016-11-21 | 网络

劳动价值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

【考点】价值与使用价值

【解析】商品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力或抽象的劳动力。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所以,之所以黄金比铁价值大,是因为凝结在黄金中的人类劳动多于生铁,故C正确,ABD表述错误。

2.【答案】D

【考点】价值与使用价值

【解析】马克思的话揭示了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这是对于不同的主体来说的,商品的购买者为了获得使用价值,必须出让商品的价值,商品的制造者为了获得商品的价值,必须出让商品的价值,故D正确。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一种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即使人们为它付出了劳动,也没有价值。一种物品尽管具有使用价值,但如果不是劳动产品,也没有价值。故AB错误。

3.【答案】A

【考点】使用价值、商品、具体劳动

【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使用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商品中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一切劳动产品共有的属性,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故A正确。使用价值的源泉不只是劳动,商品的有用性(使用价值)的来源有两种:自然物质和人类在商品生产中付出的具体劳动,故B错误。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不存在不是劳动产品的商品,故C错误。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即有用劳动,它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形成价值实体的是抽象劳动,故D错误。

4.【答案】D

【考点】使用价值

【解析】使用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商品中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一切劳动产品共有的属性,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故本题选D,ABC皆不是正确选项。

5.【答案】B

【考点】使用价值

【解析】不同的人生产出来的小麦是一样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反映任何社会生产关系,这说明使用价值不是商品的社会属性,而是自然属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商品中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一切劳动产品共有的属性,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价值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反映商品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故答案选B,C项错误。AD本身正确,但是与题目无关。

6.【答案】A

【考点】商品二因素

【解析】决定价值大小的是劳动时间,而不是使用价值的大小,故B错。使用价值是指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任何有价值的商品都必须有使用价值,故C错,A正确。D项本身错误,故不选。

7.【答案】B

【考点】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解析】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土地、设备和原材料等生产资料它们原有的价值是借助于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的劳动产品中去,同时,工人也把一定量的劳动加入新产品,创造出新价值。新价值的创造和原有价值的转移过程,是同一劳动引起的两种不同结果。劳动创造价值并转移价值。生产资料的价值和价值的保存或转移,都是劳动的结果。在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于生产者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故本题选B。

8.【答案】A

【考点】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解析】文中的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指的是具体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指的是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即有用劳动,它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它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BCD与本题无关,故不选,答案选A。

9.【答案】A

【考点】具体劳动

【解析】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即有用劳动,它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具体劳动在质上是不同的。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它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抽象劳动在量上是不同的,在质上是相同的。故A项正确,B错误。CD两项与本题无关。

10.【答案】A

【考点】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

【解析】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马克思也称之为有用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上述马克思所说的没有质的区别的人类劳动是指抽象劳动,故A项正确。

11.【答案】D

【考点】商品二因素

【解析】财富或者说使用价值的产生,除了劳动者外,还必须有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当我们说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时候总是以自然物质的存在为前提的。所以,具体劳动不是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与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抽象劳动才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故选择D项。

12.【答案】D

【考点】商品的价值量

【解析】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则是按照劳动时间来计量的。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故D项正确。

13.【答案】D

【考点】商品的价值量

【解析】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提高劳动生产率会使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个别商品的价值量减少,但单位时间内生产的总价值量不变。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

14.【答案】D

【考点】价值规律

【解析】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就是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自发波动,故D项正确。

15.【答案】C

【考点】货币理论

【解析】题干明确提示一台彩色电视的标价是7000元,此时货币执行的职能是价值尺度。货币履行价值尺度职能时,观念的货币就可以实现,故C项正确。现金与货币职能无关,实在的货币是流通手段的特点,信用货币是从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中产生的,所以ABD项错误。

16.【答案】B

【考点】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原则

【解析】决定商品的价值最根本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以说,劳动时间是商品的内在的价值尺度。货币之所以能够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大小,是因为它本身也有价值,本身也是劳动时间的产物,而时间和时间是可以比较衡量的。故选择B项。

17.【答案】C

【考点】价值规律

【解析】文中一分钱二分货,一分钱半分货的现象正是价值规律的表现,马克思主义认为,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由于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商品的价格总是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不停地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价格反映价值,故A错误,价格变化会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故B错误,供求关系变动影响的是价格而非价值,故D错误,答案选择C。

18.【答案】A

【考点】货币产生的后果

【解析】在流通手段中,假如一方有货币而不购买,而商品的生产者必然会得不到价值的实现,从而可能引发经济危机;同样,在支付手段中,假如到期应支付货款一方不能按期支付,则容易引发连锁债务危机,造成经济危机的出现。故选择A项。

19.【答案】D

【考点】商品二因素

【解析】商品所有者拥有使用价值,想获得价值;商品购买者中手中拥有货币,想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这种内在的矛盾表现在外部的对立就是商品与货币的对立。故D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

【考点】商品二因素

【解析】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商品的价值实体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社会关系。故AB项正确。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价值,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所以,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实际上是价值与其表现形式的矛盾,也就是说,C项之涉及商品的价值方面,这显然不能完整地表达商品的含义,是错误的。商品是历史范畴,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D项错误。

2.【答案】AD

【考点】商品二因素

【解析】B项说法是二者的共同点,不是不同点,故不选。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马克思指出:不论财富的社会的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用来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的,它之通过交换用来满足别人的、社会的需要的,故C错误。

3.【答案】ABD

【考点】商品二因素

【解析】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商品的价值实体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而不是使用价值。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故ABD项正确,C项错误。

4.【答案】CD

【考点】价值与使用价值

【解析】恒大集团把矿泉水卖给消费者,恒大为了得到商品的价值,出让矿泉水的使用价值,而消费者为了获得使用价值,必须出让商品的价值。这体现了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故CD正确,AB表述错误,忽视了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对立性。

5.【答案】ACD

【考点】使用价值和价值

【解析】商品的等价形式不包含价值的量的规定。说明,在简单价值形式中,等式两端商品处于不同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等式右边的商品石斧是用自己的商品体现出羊的价值,处于等价形式上。作为等价物,它用自己的使用价值来表现对方的价值,因此,ACD正确。石斧之所以能够表现羊的价值,是因为它具有自己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也是劳动产品,故B错误。答案为ACD。

6.【答案】ACD

【考点】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解析】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即有用劳动,它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它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对立性表现在: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综上所述,ACD正确,具体劳动在质上是不同的,抽象劳动在质上是相同的,故B项错误。

7.【答案】AB

【考点】商品的价值量

【解析】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不管劳动生产率怎样提高,劳动者的抽象劳动形成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而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就越多。不变的价值总量平均到增多的使用价值上,即每件商品上,每件商品的价值量就会减少。所以,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同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商品价值量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取决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因此,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当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时,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商品的数量即使用价值量增加,商品的价值总量不变。故答案选AB项。A项正确,CD项不然错误。注意:此类题目在答题时一定要看清题干的限定(比如本题限定就是在同一时间内,也就是说劳动时间是固定的)。选项中的描述要注意有没有单位这个限定,如果没有(如本题B项),一般就是指总量。

8.【答案】CD

【考点】货币理论

【解析】商品的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以及货币形式。故D项正确。商品的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的,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故C项正确。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所以货币并不就是资本。故A项错误。货币的出现,有利于解决商品交换的困难,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货币的出现并没有也不可能解决商品经济的矛盾,反而使矛盾更加扩大和加深了。故B项错误。

9.【答案】BD

【考点】货币的职能

【解析】小王购买篮球,这一行为属于流通手段,流通手段职能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故B正确。缴纳税收的行为属于支付手段,支付手段职能是指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发生赊购赊销,即用延期支付的方式买卖商品的情况下,货币用于清偿债务时执行的职能。故D正确。AC选项在文中并没有体现,故不选。综上所述,本题选BD。

10.【答案】BCD

【考点】价值规律

【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由于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商品的价格总是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不停地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故D正确。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此时价格就表现为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故C正确。当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时期,获取的利润叫垄断利润,生产价格就表现为垄断价格,这一时期,价值规律仍然起着作用,此时可以表述为:市场价格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故B正确。交换价值是商品交换的比例,与市场价格无直接联系,故A项错误。综上所述,答案选BCD。

11.【答案】ACD

【考点】价值规律

【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故D正确。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而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故C正确,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故A正确。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由于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商品的价格总是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不停地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故B错误。

12.【答案】ABC

【考点】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解析】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两重性:既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又是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的社会性质是由社会分工决定的,在社会分工的条件下,每个商品生产者在社会分工体系中从事的是某一种商品生产,他们的劳动都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又是按照自己的利益和要求进行的,是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首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其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最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进一步发展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正是这一矛盾的不断运动,才使资本主义制度最终被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具有了客观必然性。故ABC项正确。这一矛盾存在于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故D项错误。

以上是查字典公务员考研政治教研组老师为大家整理的2017考研政治精讲精做1100题解析之劳动价值论,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查字典公务员考研为广大学子推出2017考研冲刺集训营、VIP一对一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还会根据每年的考研大纲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哦~欢迎各位考生了 解咨询。同时,查字典公务员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推荐阅读》》》

2017考研政治历年真题章节分类练习

2017考研政治历年真题章节分类练习答案解析

2017考研政治各科目核心考点清单

本文为查字典公务员考研政治教研组老师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2017考研政治精讲精做1100题解析之劳动价值论】相关文章:

2017国考报考须知:行测和申论满分各是多少?

申论备考:习近平七大“关键词”汇总

四川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解析:环境安全

2017省考行测重难点攻克之容斥问题详解

行政法、公务员法全真模拟试题及解析(二)

2017陕西公务员考试申论:如何写出精彩的文章开头

2017山西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题快解技巧

政法干警热点与解析:文化自信从何而来

2017考研政治精讲精做1100题解析之剩余价值论

公考法律知识专题之宪法(一)

推荐栏目阅读 考研 备考资料 考研政治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