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考研 >考研信息 >考试动态 >四代人讲述为什么考研? 部分本科生:为延迟就业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四代人讲述为什么考研? 部分本科生:为延迟就业

2015-12-28 | 网络

四代人讲述为什么考研? 部分本科生:为延迟就业12016考研复试交流群 198561567 四代人讲述为什么考研? 部分本科生:为延迟就业2

从恢复学位制的1981年开始,到2014年底,我国累计培养博士研究生49万人,硕士研究生426万人,其中半数为近五年培养。30多年来,研究生教育为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从数量上看,我国已是研究生超级大国,仅博士阶段培养人数就已是世界第一。

随着时代变迁,在考研人群从精英化变成大众化的同时,很多人的读研初衷,也从研究学术变成为了工作。扩招后的学历变相贬值,加之一些用人单位划定的较高用人门槛,使得考研热不断升温。

正是在考研热之下,个别高校出现大学高中化现象,部分学生把考研奉为第二次高考,而这,绝非高等教育的本来面貌。

从2016年开始,在职研究生联考被取消,而随着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推进,研究生的入学门槛和教学质量,都将得以提高。

12月26日,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正式开考,170余万考生步入考场。

教育部的数据显示,1980年,全国包括博士在内的研究生招生数仅为3616人,1990年为3万人,2000年为12.9万人。若包括博士在内,2015年的研究生招生数达到62.1万人,35年时间增长170余倍。

30年间,无论是考研群体还是考研初衷,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对于不同年代的考研者,他们有着不同的想法,也有着各异的经历。对他们个体而言,是改变人生的一次考试;对社会而言,是映射时代变迁的一面镜子。

80年代:考研为了追求学术

时间:1985年

考研者:陆坚,呼和浩特人,考取南开大学近代文学系,现为天津某高校教师

只身在天津上学,放假回家时孩子都不认识我了,看见我就哭。天津市某高校教师陆坚告诉《工人日报》记者,1985年,他考上南开大学近代文学系研究生,当时孩子刚一岁。拖家带口,是上世纪80年代考研者的真实写照。

记者见到陆坚已是下午5点,6点还有课,他边准备教材边拿过学生送来的泡面,用开水泡上。他是呼和浩特人,研究生毕业之后举家搬到天津。

本科毕业后,陆坚在呼和浩特的一所高校当老师,结婚生子。但考研的想法一直萦绕在脑海里,因为对文学有强烈兴趣。当时就想着进一步提升自己,想在学术方面取得进步。

上世纪80年代,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本科学历本已稀罕,研究生学历更少见。当时考研通过率很低,选拔标准也较高。大学的班里30多人,有考研想法的不到10个,考上的只有我一个。

由于孩子妈妈工作忙,陆坚只能边看孩子边复习。我左手拿着外语单词本,右手抱孩子。孩子一哭,立马放下课本去哄孩子。当时复习资料单一,只能一遍遍地自学大学教材。由于是跨专业考研,付出更多,他每天工作之余用3~4个小时来学习,除了工作就是学习。

苦心人,天不负。经过努力,陆坚如愿考上南开大学近代文学系研究生,但之后的生活让他更加煎熬。每个假期回家,陆坚首先要做的就是和儿子培养感情。但孩子刚熟悉他,开始依赖爸爸的时候,陆坚又该离家返校了。

在陆坚看来,曾经的考研也是一场历练。他望着办公桌上的老照片说:人生要有目标,同时还要有毅力,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收获。

90年代:考研为了提升地位

时间:1992年

考研者:徐建明,河北昌黎人,本科武汉建材学院,考入天津大学力学专业,现为秦皇岛某科研机构学科带头人

从小城昌黎到武汉,再到天津,最后回到秦皇岛,徐建明完成了一次人生的版本升级。

土生土长的昌黎人徐建明,初中后迷上物理这一科。1982年,徐建明考入武汉建材学院,毕业当年,他参加过一次考研,未能通过。

那时急需人才搞建设,大学毕业就分配工作。徐建明被分配到秦皇岛市的一所科研机构。在单位工作了6年后,他决定再考一次。

上世纪90年代,对于有单位的人而言,考研的第一关往往不是考试,而是单位放不放人。令徐建明意料之外的是,单位领导支持他,复习期间没有布置工作。这一次,他考上天津大学力学专业研究生。当时本科生都分配工作,所以考研不是为就业,而是为了更好的机会。

考研的最直接结果,就是职称和工资的变化,单位里和我同时本科毕业的同事,五年才能评上工程师,而我研究生毕业后,两年就评上了。工资还高了不少!而在之后漫长的职业生涯中,这一优势渐渐被拉大。

现在,徐建明已经是单位的学科带头人,在他从事的领域里有了些许成就。他坦言,学术是我毕生追求,我会坚持一辈子。没有研究生阶段学到的那些知识,我可能现在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水平。

00年代:考研为了更多选择

时间:2004年

考研者:郭华东,山东菏泽人,本科内蒙古大学,后考取南开大学世界史专业

在南开大学津南校区的博士公寓中,记者见到了正在写博士论文的郭华东,宿舍里到处是复印的英文版资料。学美国史,文献多是英文的。郭华东说。

明年6月份就要毕业的郭华东是第二次在南开就读。11年前,从内蒙古大学毕业后,他考取了南开大学世界史方向研究生。硕士毕业后去了四川一所高校,工作6年后他重新考取了南开大学美国史方向的博士。

回想当年,郭华东印象最深的就是扩招。1999年,高校扩招开始。1998年高考录取108万人,而2002年录取人数达到320万人。郭华东是扩招后的第二批高考生,见证了扩招给考研带来的变化。

那时考研,是个体化很强的行为,为了增加知识,也为了更多选择工作的机会。郭华东说,自己真正准备考研是在大四。而他如今发现,现在很多本科生,一进大学校门就开始准备考研,甚至学校还会向学生强调考研必要性。一方面是考研呈现大众化,另一方面则是有人忧思大学高中化,考研变成第二高考。

考研群体的扩大,也让重点院校与普通高校的差距被拉大。据郭华东回忆,当时重点与非重点院校没有现在那么强烈的对比。当时全班一共47个人,考到校外的也就3、4个,整体考研的人不算多。现在很多人是希望通过考研,来换一所名气更好的学校。

10年代:考研为了一份工作

时间:2015年

参考者:王景轩,太原理工大学大四学生

王景轩自小便是老师眼中的好孩子,然而他迟迟未能走出高考失利的阴影。没复读,勉强上了一所大学。王景轩说,自己入学后状态特别颓废,大一大二经常挂科。

从大三开始,王景轩开始正视前两年的荒废,决定考研。他每天早晨6点起,晚上10点睡,在图书馆学习14个小时,光他桌上复习考研的书就有42本,一年下来练习题就刷了11本。

考研就像是自我救赎。王景轩对记者说,他不想这么早走进社会,担心拿本科文凭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我想到大城市发展,生活压力会比较大,我希望在就业时能有高起点。

事实上,考研对于部分本科生而言,其实是延迟就业。研究生是否真的比本科生好就业,答案很难说,很多高校本科生就业率反超研究生。以西南大学为例,该校2014届毕业生12700人,本科毕业生就业率96.54%,硕士研究生就业率95.04%,两者平均薪酬相差不大。

就业难导致很多本科生毕业后不工作去考研,推高考研热度,躲避就业高峰,但研究生毕业后,其职场竞争力并未有很大提升。有教育业内人士如是说。

想知道2016考研成绩如何?来估分,早知道早准备复试!

1、 一起考研估分入口频道

进入一起考研估分系统,点击开始估分按钮,根据要求答题,即可预估考研成绩。

估分入口:http://ti.chazidian.com/kaoyan/gufen/list

2、 微信估分频道

关注查字典公务员考研官方微信(微信号:zgkaoyan365),回复考研估分即可预估考研成绩。

3、QQ群内估分

添加QQ群 512542345 116767347 117208327即可预估考研成绩(添加一个群即可,请勿重复添加哦)

更多内容:

2016年考研英语答案及真题解析

2016年考研数学答案及真题解析

2016年联考综合答案及真题解析

2016考研真题解析独家报道

历时一年复习时间的考研初试终于结束了。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考研复试及调剂。时间紧,任务重,考生们 不能过分放松,复试不容轻视。为此,查字典公务员考研特为广大学子推出2016考研复试集训 营。复试三大考察内容,逐一击破。除此之外,还有为二 战考生量身定制的全年集训营, 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

【四代人讲述为什么考研? 部分本科生:为延迟就业】相关文章:

公考每周资讯速递习题(第三十八期)

申论范文:投身三农成就自己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入门篇:国家公务员享有哪些权利

【理论观察】靠什么让互联网造福人类

专家指导公务员考试的必要准备

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热词分析:“空中募捐”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给流浪儿最温暖的红包

中共江西省委统战部关于公开遴选机关工作人员资格复审和面试的通知

【理论观察】切莫让不合理的医疗费坏了“新医改”

2017公务员考试行测统筹问题讲解:找假币

推荐栏目阅读 考研 考研信息 考试动态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