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惯例的学术研讨会,彻底改变了华南理工大学2010级博士生高鹏求学之路,他不仅见证了母校与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正式签署博士生联合培养协议,也成了此次合作的首批获益者之一。而这,正是得益于华南理工大学创新研究生教育,实施的前引后推战略,前引引领和引导优秀研究生勇于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向国际顶尖水平奋进,后推同时推动研究生培养质量全面提升。
导师组团 协同培育
十几年前,正在考虑保送学校的北京大学96级本科生黄飞决定南下华南理工大学,加入曹镛院士刚组建不久的高分子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所。因为曹镛院士在学术界的影响力,还是硕士生的黄飞能常常和学界大师零距离接触。黑格、白川英树等诺贝尔奖获得者先后几次来到华工,和我们座谈交流。能够和这样的学术大师面对面交流,对年轻学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精神鼓励。
如今已是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的黄飞,记忆犹新的是曹镛院士实验室凌晨两点依然亮着的灯光:团队老师在相关学科领域内各有所长,形成了一个优势互补的科研团体,不但给予我具体、系统的指导,更激发我在学科交叉领域内探索、突破和创新。
在大师+团队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下,导师的引领作用,重大课题的载体作用,学术环境的激励作用,学术交流的启发作用通过团队平台对博士生多管齐下,让博士生真正走进科研。近年来,曹镛院士的团队瞄准科技前沿,以攻克尖端技术难题为己任,依托科研平台,团队10余位导师联合指导、培养博士研究生超过120人。
有个性才能有独创
刘石平,华南理工2012级遗传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先后三次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自然)、cell(细胞)杂志发表高水平研究成果。2014年,他以第一作者在Cell上以封面故事揭示北极熊胖而不喘的奥秘,直击体内脂肪占约四分之一体重的大家伙却很少得心血管疾病的缘由。这项研究结果可能对人类对抗心血管疾病产生重要的指导意义。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刘石平,这位85后的科研少年本科专业是物理学,而发掘出他科学潜能的正是华工-华大生命科学创新学院基因组科学创新班。6年前,华南理工大学与华大基因研究院合作培养研究生,从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拓展到干细胞生物学及生物医药等新兴学科,用新型模式培育新兴学科的优秀拔尖人才,构建了2.5+1.5+X的包括本硕博多层次的培养体系。
不觉得是学生,也没有导师,只有一起工作的同事和专家。
容许试错,鼓励尝试。这都让我热情高涨,经常学习到半夜。
如何培养具有突出特色的不同类型高层次人才,准确把握博士生教育的特殊性?以社会发展和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华南理工博士生的课堂不在教室里,更多地在试验台前、工厂设备旁。有个性才能有独创,有自由才能有空间,不同类型的人才可以选择不同的培养模式,无论是怪才偏才,都有一条成才之道。
毕业就可戴两顶博士帽
2008年,国际著名的微生物生物被膜领域的权威专家,美国马里兰大学舍利夫教授招收了一名来自中国的联合培养生华南理工大学2007级制糖工程博士生徐振波。舍利夫教授用自费资助徐振波继续留学表达了对这名中国学生的喜爱,徐振波也用一篇全国优博论文向国内外的两位导师致敬。
培养既没有专业限制,也没有名额限制。华南理工大学在复合水泥基材料的实验设备上国际领先,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开发的计算机模拟模型则是国际一流。能够在这样两个世界前端的科研平台上学习,对博士生高鹏来说,是搭上了联合培养的高铁此次的博士双学位,只要是双方导师在共同的科研合作上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即可申请,一毕业就可戴上两顶高含金量的博士帽。双方导师和团队都会在培养方面给予很大投入,这太具吸引力了。
华南理工大学近5年共有235名博士生公派前往包括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等在内的18个国家180所世界著名大学及科研机构联合培养。该校每年各类资助扶持博士生出境学习交流的经费达到数百万元。
实时掌握考研动态,了解考研的最新资讯是有利于备考复习的。除此之外,中 公考研为了助力考生备考,特为广大学子推出2017考研OL乐学、暑期集训 、精品网课系列备考专题,所有你不明白的都会一一帮你搞定。同 时,查字典公务员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 ,足不出户就可以轻松学习!
推荐阅读:
【研究生拔尖人才培养不唱“独角戏”】相关文章:
★ 2017国考报考指导:用“洪荒之力”擦去北上广的“眼泪”
★ 【理论观察】“见义智为”,有勇有谋的利他行为需要价值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