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考研 >考研信息 >考试指南 >跨专业考研的理性分析与选择原则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跨专业考研的理性分析与选择原则

2014-06-17 | 网络

目前,跨专业考生的比例正在逐步增加,其跨专业考研的动机大体有以下几种:跨专业报考热门专业,就业前景好,目的是为了谋个好职业;所跨专业是自身兴趣所在,目的是为了摆脱现有的专业背景,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所跨专业竞争小,门槛低,容易录取,目的是混个文凭。

无论是哪一种动机,从选择者本身的需求来说,都无可厚非。但跨专业报考应该慎重,因为选择不当,其直接后果不仅是难以逾越研究生考试的难关,也为自己将来的发展设置了重重障碍。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其根本原因在于各专业有自己的学科范畴,因此不同专业的学生在知识体系和机构上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这也为跨专业报考增加了难度。

但是否跨专业考研不值得提倡呢?答案是否定的。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关注交叉学科,如2004年北大考研新设了交叉学科;部分高校为跨专业考研提供条件,如画中科技大学在设置研究生初试科目是根据报考学生的本科专业可相应选择考试科目,这些都已经说明了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认可和需求。

跨专业报考,首先应该端正两种心态:

冲动型

不分析自己的专业意愿,看别人跨专业考研而盲目跟风,完全不考虑下一步的发展;或者不考虑自己的客观条件,一时兴起而跨专业考研。

犹豫型

对于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但对于换专业考研又犹豫不决;一是觉得自己如果换专业考研的话,那大学四年不是白读了吗?一是怕换到新专业会跟不上,别人毕竟大学学了四年,怎么跟得上?就因为这些困扰而望而却步。

其实放开思想,如果你本科的专业不好,即使不换专业考研,以后工作可能很少会做本行,所以以前的专业知识肯定是也被忘掉了,没什么好心痛的,跨专业考研应该看作是新的生活道路的开始。

如果所跨专业在你的千里范围之内,那么我相信你既然通过了初试,也有能力可以克服困难把读研的专业学好。

所以,跨专业考研报考应以一种平静的心态进行,可遵循以下经验理性抉择:

1. 跨专业总原则:理转工易,理工转文易,经济类转纯文科易,反之则难。

原因很简单,文科生从高中开始即与深奥的理工科告别,而理工科学生即使进了大学,也有大学语文课的选修课熏陶,更别提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各种读物。从深层次的原因来看,文科侧重于感性认识,只要有比较强的学习能力,就可以基于已有的中文基础深入学习;而理工科中在推理,其学科体系循序渐进,难以跨越。因此,立刻作为基础性理论学科,可兼容的范围较广。

2. 跨专业的方向最好遵循就近原则,即寻找相近专业或相关学科来跨考。

如果报考院校设有交叉学科,则可以作为参考。最安全的方法是找同一门类或同一基础理论下的不同分支,如化学转药学,数学转理论经济学等。总而言之,最好能找到专业间的交集。如果不是自身实力雄厚,切忌跨度太大。

3. 跨专业应考虑到自身的优劣势。

由于数学和外语是公共科目,因此这两个专业的学生首先在全国统考中就占了便宜。尤其是数学基础尚可的同学,转考经济、信息管理类有数学科目的专业就比较具有优势,因此,这类考生去报考纯文科类的专业,从考试的角度来说丢掉自己的优势科目无疑比较可惜。相反,文转理就不同了, 高等数学就是第一个大门槛。

4. 跨专业考研要投石问路,就是说在报考前应了解相关院系和导师对于跨专业考生的态度。

因为有的学校和院系欢迎鼓励外专业报考,而有的学员可能持不认可态度。另外,根据专业设置和研究方向选择导师也很重要。比如新闻学专业,研究中西比较的导师多欢迎外语系学生报考,因为这样在科研中就能翻译一手的外文资料;而研究方向是中国新闻史的导师,就更愿意要历史、古典文学专业的考生。

如果确定了自己的专业方向,复习时除了要吃透书本外,还要培养报考专业的思维方式,熟练把握报考学科的基本概念,不能只浮于皮毛,不解精髓。另外,复习中应拓宽该领域视野,通过学术期刊,了解该领域的热点、焦点、新课题等。这不仅对于复习备考很有帮助,也为深入学习本专业打下了基础。

【跨专业考研的理性分析与选择原则】相关文章:

黑龙江政法干警申论热点:健康中国建设

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热词分析:“全民普法”

四川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分析:暴雨“拷问”城市建设

公考法律知识专题之法理学(一)

公考每周资讯速递习题(第四十五期)

四川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模拟卷二》

公务员考试申论答题技巧:如何分析问题得高分

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热词分析:“护校安园”

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热词分析:“零首付”

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热词分析:“空中募捐”

推荐栏目阅读 考研 考研信息 考试指南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