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考研 >考研信息 >考试指南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考研专业介绍:文艺学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考研专业介绍:文艺学

2015-01-15 | 网络

华中师大文艺学是一个具有良好的学术传统、产生过一批在我国文学理论界有一定影响的学者的学科。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华中师大文艺学学科现已发展成一个专业队伍比较整齐、研究方向布局合理、科研与教学成果显著、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和接受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省级重点学科。

文艺学学科1979年开始招收文艺学硕士研究生,1995年与南京大学文艺学专业联合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独立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现有成员 14名,职称结构为:教授6名,副教授6名,讲师1名;学历结构为:博士6人(含博士后1名),在读博士3人,硕士4名;现有博士生导师5人。具体如下:

王先霈,教授,男,1939年生,研究生学历,博士生导师,文艺学学科带头人。

研究方向:文学批评学、中国文学批评史。

张玉能,教授,男,1943年生,文学硕士,博士生导师,文艺理论教研室主任,学科指导组组长。

研究方向:美学原理、西方文论、西方美学史。

邱紫华,教授,男,1945年生,文学硕士,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美学原理、东方美学。

孙文宪,教授,男,1947年生,文学硕士,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文学批评学、文学基础理论。

胡亚敏,教授,女,1954年生,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文艺学学科负责人。

研究方向:文学批评、比较文学。

王耀辉,教授,男,文学硕士,1958年生,在读博士。

研究方向:文学批评学、文化批评。

修倜,教授,女,1953年生,文学硕士,在读博士。

研究方向:影视艺术理论、文学基础理论。

徐正非,副教授,男,1945年生,文学硕士。

研究方向:美学原理、中国美学史。

李显杰,副教授,1954年生,文学博士。

研究方向:影视艺术理论、文学基础理论。

王济民,副教授,男,1954年生,文学博士。

研究方向:中国文学批评史、文学批评。

李安平,文学硕士,副教授。在读博士。

研究方向:文学基础理论、西方文论、马列文论。

黄念然,文学博士、博士后,副教授。

研究方向:中国文学批评史,文学基础理论。

徐敏,文学博士,副教授。

研究方向:文学批评学、文学基础理论。

王庆卫,文学博士,副教授,1960年生。

研究方向:美学原理、西方文论、西方美学史、文学基础理论。

文艺学学科设有文学批评学、文学基础理论、美学、马恩文论与西方文论、中国文学批评史等研究方向。在学科带头人王先霈教授的领导下,文艺学学科以文学批评学为主要研究方向和学科建设的重点,为此成立了以本学科成员为主、有其他学科成员参与、并聘请国内著名专家学者作顾问的文学批评学研究中心。并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开设文学批评专栏,发表了一批有影响的学术论文;编辑出版了文学批评学研究丛书。经过多年的努力,文学批评学研究作为本学科的特色在国内产生教大的影响,学科的文学批评学研究和教学在国内已处于前列。

在重点发展文学批评研究的同时,文艺学的其他研究方向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美学原理、西方美学史、东方美学、文学基础理论、叙事学、马恩文论和中国文学批评史等方面,都获得了显著成绩,得到同行认可。

近5年来,文艺学学科先后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2项,其中国家社科项目9项,教育部社科项目6项。并先后主持召开了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和两次全国性的文学批评学研讨会以及多次作家、作品研讨会。

作为高教的基层单位,文艺学学科十分重视各项学术研究成果向教学实践的转化,用学术研究推动教学改革。为此,学科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就着手于文艺学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进行了一系列教学和教材改革的探讨与实践,与之相关的成果,曾先后获得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所出版的国家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三本,获得教育部优秀教材奖。目前,学科又承担了高教社十五规划教材的编撰工作。科研与教学并重,以教学促科研和以科研推动教学改革,是文艺学学科的特色和传统。

文艺学学科将在已经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文艺学研究的特点,充分考虑到国内外文学研究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深化和细化文艺学研究的目标,将重点放在文化批评、大众文化研究和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上,并将研究与中国社会发展的现代化走向联系起来,与我国社会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联系起来,力求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推动批评学研究,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考研专业介绍:文艺学】相关文章:

公务员法解读:公务员录用制度适用哪些人员

公务员备考:领悟虚词,远离误区

在公务员考试申论文章写作中如何驾驭“例证法”

国家公务员考试:应届毕业生界定标准

公考法律知识专题之宪法(三)

2017山西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之整除思想的应用环境

申论备考:文章开头三种写法

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热词分析:“降低社保费率”

公务员考试申论时事评论:变味的114与缩水的公共服务

【理论观察】人口可以流动,健康不能掉队

推荐栏目阅读 考研 考研信息 考试指南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