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狂奔的天价宣传片,暴露出公共财政投资监督制约的某些环节缺位,也反映出当下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的宣传片冲动问题,值得重视
铁道部的形象宣传片事件逐渐浮出水面。据披露,总计1850万元的投资中,实际制作费用(含税)也就六七百万元,700余万元被人拿了回扣。铁道部日前也证实,涉宣传片相关负责人已被立案调查。
700多万元的投资流向不明,暴露出公共财政投资监督制约的某些环节缺位,反映出的当下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的宣传片冲动问题,值得重视。
近年来,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纷纷引入企业形象片的营销模式。从忽视宣传到重视形象展示,是主动传播的一种姿态。事实上,一部的形象宣传片无异于一张精彩名片,短短几分钟短片就可以向公众展示实力、塑造形象,增强知名度尤其是美誉度。然而,在这股宣传片热中,也出现了一些需要警惕的现象:一些欠发达地区教师工资久拖难以解决,拍宣传片倒很痛快;明明小成本就能制作精美,却偏要迷信大导演、大明星的大制作;打着领导重视宣传片的旗号,虚构名目虚开账目,天价开支不受约束。
按说,确保每一笔财政资金都能花在刀刃上,可以依靠强有力的预决算监督机制。但一方面,我国目前公共财政的约束力还有软肋,另一方面,少数地方和部门不受约束就拍板。于是,当冲动遭遇软肋,政府的预决算不但可能被浪费,还可能给寻租者留下空间。而打着给地方、部门树形象的正当理由,也使得违规违法行为更具隐蔽性,其危害也更大。欣慰的是,审计部门牢牢把关,一纸报告拔出萝卜带出泥,履行了其作为公共财政监督重要环节的法定职责,也让这部天价宣传片的投资成本核算及其运行细节浮出水面。无论是糊涂账还是其他什么账,教训都极为深刻。
近年来,中央部委、各级地方政府加大了三公经费的公开力度,然而,公务宣传片的经费使用情况却往往在视线之外。这提醒我们,只有建立起更健全、更严格的公共财政投资监督机制,只有树立起的形象宣传是实干实绩,才有可能遏制这种不健康的冲动,堵住公共财政的漏洞。
【时政热评:警惕“宣传片冲动”】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