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公务员医疗卫生人才网为考生提供中医学基础知识:脏腑辨证之辨脾病证候湿热蕴脾证。
湿热蕴脾证概述
指湿热内蕴中焦,脾胃纳运功能失职所表现的证候。又叫脾胃湿热证、中焦湿热证等。
辨证分析要点
1.有湿热蕴脾、纳运、升降失职见。
2.有湿热中阻见症。
审证要点
以腹胀、纳呆、发热、身重、便溏不爽、苔黄腻为主。
病因
外感湿热;湿郁化热;过食辛热肥甘;饮酒无度。
临床表现:
1.主症:脘腹胀闷,纳呆,呕恶,便溏不爽,肢体困重。
2.兼症: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身热不扬,汗出不解,身目鲜黄,皮肤发痒,小便短黄。
3.舌脉: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证候分析
1.脾失健运:脘腹胀闷,纳呆,便溏不爽。
2.胃气上逆:泛恶呕吐。
3.湿遏热伏: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肢体困重,身热不扬,汗出不解,小便短黄。
4.肝失疏泄:身目鲜黄,皮肤发痒。
5.湿热舌脉: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鉴别诊断
寒湿困脾和湿热蕴脾
共同点:均有湿邪,均属实证。共见脘痞纳呆,呕恶便溏等症。
不同点:寒湿困脾;湿热蕴脾。
例题:
寒湿困脾证与湿热蕴脾证,临床都可见?
A.口淡不渴
B.身热不扬
C.肢体困重
D.舌苔黄腻
E.便溏不爽
正确答案:C
【医疗卫生招聘考试中医学基础知识:脏腑辨证之辨脾病证候(湿热蕴脾证)】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