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医学考试 >执业中药师 >备考资料 >中药药剂学是怎么发展的呢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中药药剂学是怎么发展的呢

2014-09-16 | 网络
在距离2014执业药师备考短短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要如何复习呢?是专心的备考考点,还是做一些模拟习题呢?在这里中国医考网为您提出合理的建议,讲练结合,先复习某部分的考点,之后结合习题进行巩固。

下面是中国医考网小编为您整理了中药药剂学相关考点。

第二节 中药药剂学的发展

中药药剂学发展的历史回顾

在源远流长的中医药发展进程中,中药药剂学伴随着古今方药及剂型的演变而形成和发展。商汤时期,伊尹首创汤剂,并总结了《汤液经》,为我国最早的方剂与制药技术专著,可惜原书已佚失。延用至今,汤剂仍是中医用药的首选剂型。

战国时期,我国现存第一部医药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经》)

秦、汉时代(公元前221年~公元219年)是我国药剂学理论、经验与技术有显著发展的时期。如东汉时期成书的《神农本草经》序例中明确指出: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煎者,宜酒渍者,宜煎膏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人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首次强调应根据药物性质选择剂型。

晋代(公元281~420年)葛洪著《肘后备急方》八卷,书中第一次提出成药剂的概念,主张批量生产贮备,供急需之用。

梁代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指出:疾有宜服丸者,宜服散者,宜服汤者,宜服酒者,宜服煎膏者,明确提出了应根据疾病性质和临床需要选择药物剂型的原则。

唐代(公元618~959年)医药事业发展成绩显著,药王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分别收载成方5300首和2000首,有汤剂、丸剂、散剂、膏剂、丹剂、灸剂等多种剂型。其中著名的成药磁朱丸、紫雪等至今沿用不衰。

宋、元时期(公元960~1367年),是我国成药达到初具规模的大发展时期。当时刊行的《圣惠方》(王怀隐辑)、《圣惠选方》(后希彭辑)、《圣济总录》(赵佶令编)等,卷帙浩繁,收载成方达数万首之多,并有膏药、丹剂等专篇介绍。

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年)医著颇多,中药成方及其剂型也有相应的充实和提高。如明朱橚著《普济方》,载有成方61739首,其中许多是成药,并按《圣惠方》的格式对外用膏药、丹药及药酒列专篇介绍。

历代先人的创造积累,不断丰富了我国的药学宝库,同时大大推进了中药药剂学的发展。但鸦片战争后的百年内,由于外敌入侵,大量洋药、伪药流人我国,中医药事业倍受摧残。解放前夕,国药业更是濒临消亡的险境。

新中国成立后中药药剂学的主要成就

1.中药制剂的文献研究

2.传统剂型改进与原制剂工艺优化

3.中药新剂型新制剂的研究开发

4.中药制剂基础理论的研究

5.中药制剂新的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

6.中药制剂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

中药制剂新剂型新技术新辅料的研究应用现状

(一)中药制剂主要新剂型

中药制剂剂型甚为丰富,除传统剂型外,基本函盖了化学药物的现代剂型和国外天然药物剂型。

(二)中药制剂的新技术新工艺

1.浸提技术2.分离精制技术3.制粒技术4.包合技术5.固体分散技术6.质量控制检测技术7.中药制剂

中药制剂常用新辅料

药剂辅料不仅赋予药物一定的剂型,而且与制剂成型工艺、药物生物利用度的提高及不良反应的降低、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都有密切的关系。目前中药制剂常用的新辅料主要有甘露醇、乳糖、微晶纤维素、微粉硅胶、羧甲基淀粉钠(CMSNa)、预胶化淀粉、羟丙基淀粉、聚维酮(PVP)、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1HPC)、羧甲基乙基纤维素、丙烯酸树脂、羧甲基纤维素钙(CMCCa)、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邻苯二甲酸酯、二氧化钛、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海藻酸钠、泊洛沙姆(po1oxamer)、卡波沫(carbomer)、氮酮、聚乙烯醇(PVA)、-环糊精、聚乙二醇(PEG)、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CAP)等等。

【中药药剂学是怎么发展的呢】相关文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申论热点:社会诚信与征信体系建设

国家公务员考试:基层工作经历起始时间如何界定?

中国公务员原生态之 乐观篇

政法干警申论热点:像重视食品安全般重视个人信息安全

申论热点:“海外安保”如何跟上走出去步伐

【时政大事记】李克强:深化中德合作需要发挥创新思路

巧背《习近平用典》为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提鲜

2017陕西公务员考试申论文章如何写出漂亮的对比式开头

2017省考备考之路,你出发了吗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