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选调生 >备考资料 >考试热点 >【政治】时政热点:“以假乱真”的公务员何以屡骗成功?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政治】时政热点:“以假乱真”的公务员何以屡骗成功?

2016-11-09 | 网络

【政治】时政热点:“以假乱真”的公务员何以屡骗成功?15分钟快速了解选调生

【政治】时政热点:“以假乱真”的公务员何以屡骗成功?12017天津选调生考试笔试培训课程

【政治】时政热点:“以假乱真”的公务员何以屡骗成功?12017选调生考试交流群:434121327

【导语】选调生时政热点,无论是在选择题中还是申论材料里都有可能设考点。为了帮助选调生考生及时了解国际国内动态,丰富时政知识,查字典公务员选调生考试网整理国内外时政热点,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最新时政热点文章:以假乱真的公务员何以屡骗成功?

经过侦查,民警发现邓某在多家婚恋网站上有过注册记录,其上海人社局的工作证件也是从网上购买的。在婚恋网站上,邓某以人社局公务员的身份骗取女性信任,随后以帮忙落户、找工作、孩子读书等理由骗财甚至骗色。2016年1月至今,已有7名被害人受骗上当,涉案金额达30余万元。(11月7日澎湃新闻网)

又一骗子以假乱真,冒充公职人员招摇撞骗并且还能成功骗了7人,骗取金额达30余万元,当骗子落网被判时,除了一丝窃喜外,其实我们更应当去反思,如果撇开云山雾罩的忽悠来看,骗子的骗术并不高明。某单位有没有某领导,是很难作假的。毕竟这些成功的行骗并不能代表骗术的高明,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群众对于权力未知,在他们看来权力充满了神秘感。

群众为何上当?要说骗子的骗人手段有多么的高明,还真不见得。但凡是多留了两个心眼的群众,也不至于被骗。可是为什么就是这样拙劣的骗局,还是能够屡屡得手呢?不难看出,在我们部分群众眼中,已经存在了拉关系,走后门才能办事情的偏见。于是乎,在办理低保、换工作、落实安置房这些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时,他们总要想方设法的去疏通疏通关系走后门,心想上面有人自然也就能得到特殊照顾,花两个小钱,买一个放心,又有何不值呢?这种想占点小便宜的心理,其实是被骗上当的重要心理原因之一。

其二,民众对于官员权力抱有迷信心态,认为只要公职人员说句话,哪有办不成的事情?殊不知,官员的权力再大,那也得按规矩办事,并非官员一句话就能解决问题的,有时候还要面临各种监管,各种规章制度的制约,不然就是权大于法的行为。真出现这种情况,那是要处分的,严重的还要追究法律责任。以前都在说权力任性,要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现在风气有了转变,可是我们的一些群众还是抱有上头有人好办事的心理,不破除这种可怕的认知,就给行骗者留下了生存的空间。

从群众上当受骗可以看出,我们的干部还要更加的密切群众,要多到群众中去走走看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群众路线,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如果群众和干部都彼此熟悉,群众的问题干部能不知道,干部长什么样群众会不记得?这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情,那假冒公职人员自然也就没有了市场。

宁肯被骗也不肯怀疑领导,还是骨子里受官僚主义毒害所致。在中央大力反四风的当下,可以肯定地说,对领导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没有错。能不能坦然面对下级的核实,也是对领导反四风成果的检验。

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让权力运行在阳光之下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但不能否认的是在当前还仍有不少地方、不少部门在行政审批过程中还依然存在着内部操作和暗箱操作。程序的不公开不仅催生了腐败,更直接让人们对权力充满了未知,导致盲目。也许,这才是以假乱真的公务员行骗成功的偏门儿。

稿源:荆楚网

作者:沈思绪

【【政治】时政热点:“以假乱真”的公务员何以屡骗成功?】相关文章:

申论热点:“十五元公务餐”能走多远

热点时评:“舌尖中国”呼唤社会参与

江西省国家公务员录用考核实施细则

政法干警申论热点:“手写录取通知书” 诠释大学精神内涵

河北政法干警热点解析:公众何以对养老金认识不一

【政策解读】坚持价值投资取向 构建创投生态体系

热点时评:“神舟”奇迹离我们有多远

时政热评:苹果三件套别成了校园“炫”的标签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巨型雕像”拷问慈善的商业边界

热点评论:公务员为何成求职首选

推荐栏目阅读 选调生 备考资料 考试热点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