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选调生 >备考资料 >面试 >选调生面试备考:巧用“主体分析法”解社会现象类题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选调生面试备考:巧用“主体分析法”解社会现象类题

2015-06-04 | 网络

【导语】在选调生面试中,综合分析类题目主要考察考生对事物的考虑能够从宏观方面进行总体考虑,能从微观方面对其细节及组成部分进行分析,并且能注意到整体和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下面查字典公务员选调生考试网结合例题为大家讲解综合分析题的作答技巧。

如果你经常阅读报纸,观看时政新闻,那么你可能已经接触过了类似的问题。比如医患之间存在的矛盾问题,又例如: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卖烤鱿鱼,养猪等等,你对大学生择业有什么看法?80后赡养老人和抚养子女的负担很重,谈谈你对此问题的看法?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但是现在我们国家的奢侈品消费已经快成为世界第一了。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以上问题都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综合分析类问题,在分析这类问题时只从单一方面分析是远远不够的,接下来我们通过一道例题来分析下这类问题该如何入手。

【例题】现在社会上有很多的年轻人超前消费,纷纷加入月光族的行列,你如何看待这种未富先奢的现象?

【核心考点】本题属于综合分析题中的社会现象类试题,考察考生对社会热点的了解程度,以及对热点问题的分析能力。考生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未富先奢。因为有些考生不了解这个概念,只听说过月光族,所以只分析月光族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偏离了本题的重点,有以偏概全之嫌。实际上,考生应该分析的是未富先奢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危害。分析原因要全面,不能只看到年轻人本身的问题,还要看到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因素。

【查字典公务员思路】对于考察综合分析能力的试题,很多考生都知道经典的三段论,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可是,每部分内容如何来分析,如何确保思考全面呢?其实,无论是找原因、谈危害、谈意义还是提对策,都可以围绕现象涉及的主体展开阐述。即考虑对谁有意义,对谁有危害,谁出现了自身原因,外部有哪些原因对主体产生了影响。

例如,就这道例题而言,涉及的主体至少包括年轻人自身,年轻人所处的家庭,所处的社会,因此,在分析原因的时候可以由此思考。

首先,部分年轻人盲目攀比,享受炫富带来的虚荣,缺乏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助长了未富先奢之风的盛行。

其次,这种年轻人攀比、炫富的行为实际上源于部分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家长们只重物质奖励而忽视了精神嘉奖,甚至纵容孩子一味追求奢靡生活的行为。

最后,家长是社会中的一个群体,其溺爱行为也是源于社会中的一些不正之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文化建设却没能跟上,物质主义倾向愈发明显,很多人错误地认为拥有奢侈品数量的多寡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这种扭曲的价值观导致了错误的消费观,从而为未富先奢的不正之风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相对应的,提对策的时候,我们也可以从主体入手。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理性消费的宣传,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改变浮躁的社会心态,形成理性消费的社会新风尚。

其次,家长应该转变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多引导、多鼓励,发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合力。

最后,年轻人自身也要注意多学习、多积累,提升个人修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养成理性消费习惯。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制止这股未富先奢之风。

主体分析法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先从题目中找到显性主体那些通过题目要求可以直接找出的主体例如题目中的年轻人,然后,结合题目分析,再找出隐性主体家庭、社会、政府。

综上分析,初次接触社会现象类的试题,查字典公务员选调生考试专家建议大家将主体当做题目的突破口,进而以点带面,由浅到深地分析,进而做到全面深刻。

【选调生面试备考:巧用“主体分析法”解社会现象类题】相关文章:

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管理办法(试行)

申论考试知识储备:《习近平用典》精析

吉林: 申论围绕“学习型政府” 行测题量大

公务员考试申论答题技巧:如何分析问题得高分

申论热点:别让广告“绑架”电视剧

热点时评:“舌尖中国”呼唤社会参与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公益诉讼主体需要“突围”

申论范文:“委屈的背后”需要“破局”

申论热点:“十五元公务餐”能走多远

申论文章必备:国家领导人名言佳句汇总

推荐栏目阅读 选调生 备考资料 面试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