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选调生 >备考资料 >面试 >选调生面试热点:噪声污染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选调生面试热点:噪声污染

2016-11-01 | 网络

选调生面试热点:噪声污染15分钟快速了解选调生

选调生面试热点:噪声污染12017天津选调生考试笔试培训课程

选调生面试热点:噪声污染12017选调生考试交流群:132749849

【导语】查字典公务员选调生网为大家带来了选调生面试最新热点:噪声污染。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你们高效备战考试。

》》面试热点背景链接

1、央广网海口10月31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海口市的段女士一家,住在海南师范大学的教职工宿舍,校园环境优美、清静雅致。去年10月份开始,每天夜里从附近的烧烤园传来的阵阵骰子声和嬉闹声,让附近6栋楼的百余户居民,深受噪音之害。

2、10月18日,孙俪在个人微博上投诉:领导们,最近我们剧组在山西晋中拍戏,每天拍摄任务都很紧张,回到房间希望可以有个安静的环境休息。可是宾馆边上有一片建筑工地,经常没日没夜的干活,昨晚可能是打地基,特别大的声音,一直持续到半夜一两点。半夜施工算不算扰民呢?工人们也实属辛苦!希望领导们能安排一个合理的工作时间段,让大家都能休息,谢谢。然后@了晋中市、山西省政府的官微。20分钟之后,当地官方微博晋中发布转发了孙俪的博文,并表示会尽快处理。第二天晚上当地表示,孙俪反映的问题已妥善解决。

》》面试热点解读

声环境是评价城市宜居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但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以及人们生活方式和习惯的改变,我国城市的声环境现状很不乐观。据环保部披露,2015年全国1/4城市夜间声测不达标,1/3环境投诉源自噪声,东部地区噪声投诉量远高于其他地区。

噪音污染的治理,国外有不少成功经验。以城市噪音的两大来源交通和施工为例,在日本,建筑工地无论大小,施工时都会包裹上厚厚的帷幕,隔音又防尘。日本人造房子的工地上也没有大量工人,更多的工作是在标准化的工厂里完成,再运到工地里,像搭积木似的进行拼装。在德国,为了治理交通噪音,该国规定了公路交通噪声的极限值,大量铺设低噪音路面。德国还把车辆噪声检测列入车检,迫使汽车厂家改进设计。德国不仅规定经过居民区的公路、铁轨旁须竖起噪声防护屏,而且还在机场周边培育森林。而在我国,目前对于噪音的立法还是相关减噪技术的推广,都远落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噪音污染不是没人管,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归环保部门管,交通运输噪声、生活噪声,原则上归公安部门管,谁都能管,但谁都管不好。民众投诉噪音污染,举证成为一大难题,对于噪音这种来无影去无踪的污染,相关的执法快速反应机制也没有建立。

声屏障被公认为减少公路和轨道交通噪音的有效措施,但在许多城市,该谁负责设置声屏障屡屡引争议,许多紧靠着城市快速路的地块被开发为小区,但有的路段并非及时建起声屏障。而且即使建成的声屏障,标准也较低,有的高架声屏障只装半边,有的声屏障距离过短,全包围的声屏障隔音效果最佳,但因造价昂贵在实际中极为罕见。

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这是离城市居民最近的两种污染。对于前者的治理,从国家到地方,都制定了相关行动计划,立法也日渐完善,但对于后者,除了一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只能在一些政策文件中找到只言片语。

全国1/4城市睡在噪音里,不能再让城市噪声继续成为环境改善的短板,不能再任由这一公共健康杀手肆虐,像治理雾霾一样治理噪音污染,这是公众的殷切期盼。

》》面试热点深度分析

央广网:噪声污染治噪难民不告、官不究

对于噪声污染,目前是民不告,官不究的治噪难状况,工商、城管、公安机关等部门对于噪音的管理权限分工并不明确,再加上噪声防范措施不当,社会道德也难规范等等因素,使得这个问题雪上加霜。噪音勿扰的直接后果可能是,孩子们学习环境嘈杂,成年人神经衰弱,老年人噪音性耳聋高发。当务之急,除了做好地区规划,还要尽快明确相应职责分工。

南方日报:宜居城市不可忽视噪声污染

噪声污染影响大吗?由于这种污染比较分散,个体感受差异也比较大,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噪声污染危害的严重性。但事实上,其危害不亚于空气、水、土壤等三大污染。几年前,世界卫生组织和欧盟合作研究中心曾发布一份关于噪声污染对健康影响的全面报告《噪音污染导致的疾病负担》。根据该报告,噪声危害已成为继空气污染之后人类公共健康的第二个杀手。噪声污染不仅会使人产生消极、烦闷的心理状态,影响睡眠质量,损伤听觉器官,噪声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还会引起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由此足见,噪声污染的危害不容小觑,是建设宜居城市必须尽快补上的一块短板。

噪声污染是现代化的负面产物。在环保部门收到的噪声污染投诉中,建筑施工噪声类占50.1%,社会生活噪声类占21.0%,工业企业噪声类占16.9%,交通噪声类占12.0%。不难看出,大部分噪声污染是源于现代化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同理,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东部地区噪声投诉量占到了全国59.3%,远高于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必须承认,在噪声污染的背后存在着深刻的社会原因,但这并不意味噪声污染没有办法治理,更不意味人们必须消极应对噪声污染。尽管投诉比例居高不下,但噪声污染的解决却不能让人满意。一个重要原因是多头管理,相互之间推诿扯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赋予了环保、公安、交通、文化、工商等部门环境噪声监管职责,而各部门的部分管理职能又移交给了城市管理部门,出现管理交叉、执法主体不明确等情况,谁都能管,但谁都不想管。每当面对这种九龙治水局面,不少人就呼吁国家出台一部专门法律,在顶层设计上明确噪声污染的管理主体和职责。虽然也有立法必要,但是更深层的原因并不在法律本身,而是出现在执行上。

去年,国家和地方颁布了9部环境噪声相关标准规定,各省(区、市)也制定印发了29部噪声污染防治相关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这么多法律法规都没能有效管住,再制定一部难道就可以了?法律再完善,如果不去执行,一样没有效果,关键要看管理部门是不是照章办事。既然许多地方都有夜间建筑施工的严格限制,为什么过半投诉量竟还是施工噪声?既然交通安全法对机动车鸣喇叭有着明确限定,为什么在道路上、小区内还有那么多人肆无忌惮?既然一些地方对广场舞的时间和音量作出了限定,为什么却始终停留在纸面上?由此看来,治理噪声污染,重要的是对法律和制度的执行要跟上。在此之下,再考虑完善法律法规、提高违法成本、调整管理主体,才是解决噪声污染的正确顺序。

选调生面试热点:噪声污染2访问选调生考试面试查看更多备考技巧

【选调生面试热点:噪声污染】相关文章:

申论热点:民主党派参政亮点

申论热点:三问新安江生态补偿

申论热点:今天如何做记者

申论热点:幸福需用心来品

申论热点:卢沟桥提醒我们什么

申论热点:行乞救助需要更多善意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谁在制造“疯狂的礼品”

申论热点:正视食品安全的“标准焦虑”

申论热点:保障房照亮安居梦

申论热点:药企“行业禁入”需要落地

推荐栏目阅读 选调生 备考资料 面试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