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选调生 >备考资料 >行测 >选调生考试行测前后文的相对呼应关系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选调生考试行测前后文的相对呼应关系

2016-03-11 | 网络

【导语】选调生考试行测考生要善于从语境出发,注意前后文之间的联系,处理好呼应关系。中公选调生网为帮助考生更好的备考行测考试,为大家准备了选调生行测备考指导之前后文的相对呼应关系,助力考生顺利通过选调生考试。

相对呼应是事件或词语之间存在着语义相反的逻辑关系。相对呼应有两类,一类是出现了明显的转折词,如但是、却、反而、然而、不是而是另外一类是没有出现转折词,但该词本身含有相反的指向。前一类的考察频率相对较高。

【例题1】

交流是复杂的艺术,有声语言并不是表达意义的唯一方式,辅以动作和面部表情,可以使表达生动形象,也折射出历史和文化智慧的光芒。各民族间的形体语言,有的形式和意义相同(如握手致意),有的虽然形式相同,意义却________。如果不能正确解读就可能产生误会,甚至引起严重的后果。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南辕北辙

B.针锋相对

C.截然相反

D.纷繁复杂

答案:C

【例题2】

很多时候,我们的问题在于不能正确地________个人和社会的界限。事实上,如果________了个人,就不可能加强集体;如果________了个人,集体也不可能获得自由。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区别 削减 约束

B.分清 减弱 限制

C.划清 削弱 束缚

D.区分 降低 压制

答案:C

【选调生考试行测前后文的相对呼应关系】相关文章:

四川选调生行测答题技巧:呼应在言语中的作用

申论热点:给流浪儿最温暖的红包

2017陕西公务员考试申论文章写作开头范例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考题型讲解:不定方程

2017多省公务员考试行测易错题型点拨:成双成对问题

2017陕西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进取中不失平常 平常中常怀进取

2017山西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复习方法总结

2017省考行测备考好方法:方程法

公务员法解读:录用公务员考试的方式有哪几种

2017省考行测技巧:理性取舍数量关系

推荐栏目阅读 选调生 备考资料 行测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