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选调生 >备考资料 >行测 >选调生行测答题技巧:主旨概括方法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选调生行测答题技巧:主旨概括方法

2016-04-01 | 网络

【导语】选调生考试行测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提炼文章的主旨,实际上就是整体阅读能力的培养。中公选调生网为帮助考生更好的备考行测考试,为大家准备了选调生行测备考指导之主旨概括方法,助力考生顺利通过选调生考试。

第一,提炼主旨

一般可分为两个步骤:1.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和大意;2.提炼和概括主旨。

第二,提炼文章主旨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1.注意不同文体的特点

把握记叙文的主旨可以从人物形象、情节或事件的发展、景与情的关系等方面入手;概括说明文的主旨应抓住那些最能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本质内容;议论文在概括主旨时要紧扣最能表现作者见解和主张的文字。

2.仔细研读全文和寻找关键语句

文章的中心意思是通过材料取舍、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来表现的。它统摄全篇,渗透在全文材料中,又往往体现在某些关键语句中。因此,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离不开在熟悉全文内容、剖析文章结构的基础上寻找最具表现力的关键语句。

【例题】孔子尝曰:未知生,焉知死?生与死自孔子时起便是中国人始终关注的问题,并得到各种回答,尤其在汉代,人们以空前的热情讨论这两个问题,不仅是出于学者的学术兴趣,亦出于普通民众生存的需要。然而,正如孔子所说,在中国思想史上,对生的问题的关注似乎远胜于对死的问题的追问。有时候人们确实觉得后者更重要,但这并非由于死本身,而是因为人们最终分析认为,死是生的延续。

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

A.孔子关于生死的看法对中国人产生深远影响

B.生与死是中国思想史上长期受到关注的问题

C.中国人对生与死的问题的讨论实际以生为旨归

D.对生死问题的不同答案源自讨论者的不同观念

正确答案:C

查字典公务员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主旨概括题。快速浏览文段,可以看出,前两行提出了中国人自古对生死问题的关注,第三行把关注点定位于然而一词,转折之后表示作者着重强调的观点,即对生的问题的关注似乎远胜于对死的问题的追问,接着继续阐释这句话,但后面再次重申这一观点,即死是生的延续。通过这两个表示转折的关联词,我们能够很快找出文段的主旨所在,即对于生的问题的强调。所以选C。

【选调生行测答题技巧:主旨概括方法】相关文章:

2017省考行测指导:常见小数字整除判定方法

2017山西公务员考试行测重点题型:工程问题

公务员考试申论答题技巧:如何分析问题得高分

经验分享: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策略及答题套路

2017省考行测数学运算特技:比较构造法

打造申论文章亮点标题:标题写作技巧与方法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考题型讲解:不定方程

2017省考行测数量关系技巧:会用比例思想你就赢了

行测技巧:解决浓度问题的多种方法

行测答题技巧:“方程法”在公务员考试行测题目中的多种应用

推荐栏目阅读 选调生 备考资料 行测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