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国企招聘 >考试信息 >其他500强 >聚焦国企改革:有企业以防国有资产流失为由拖延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聚焦国企改革:有企业以防国有资产流失为由拖延

2016-01-11 | 网络

国企专题 | 国企招聘公告 | 国企备考资料

不让国有资产流失是国企改革的底线,但是一些国企也出现了怕被指责流失而对改革拖延观望的现象

防流失,不能懒改革

每一轮国企改革,会不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都是公众担心的首要问题。

本轮国企改革,要求吸取过去国企改革经验和教训,不能在一片改革声浪中把国企改革变成牟取暴利的机会。去年末,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对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做出规定。如何在积极推进改革的进程中,不让国有资产流失?

不让国有资产流失是改革底线

新一轮国企改革,一系列新举措让人耳目一新:重组整合、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成立投资运营公司所有这些改革的推进,有一道共同的底线不让国有资产流失。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这一条做不好,国有企业其他改革难以取得预期成效。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毅多次表示。

截至2014年底,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1021187.8亿元,所有者权益355629.4亿元,其中,中央企业资产总额537068亿元,所有者权益为184446.6亿元。2014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6782万人,按照简单的算术平均,全国人均净资产26000元。这些国有资产来之不易,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积累的共同财富。保障国有资产安全,是国企改革的前提和底线。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楚序平说。

公众对流失有担心,还因为在此前的国企改革过程中,侵吞、挥霍国有资产现象时有发生。一段时间以来,对国有资产的监督手段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审查账目、查阅文件等形式。不少监管制度只规定违法违规情形,没有具体追责的实体性和程序性规定,以至于国有资产发生损失后无人担责。

同时,国有企业治理结构还不健全,外部董事、外派监事作用发挥不到位,一些企业的内设监事会形同虚设,企业内部监督力量在履职中受到本企业领导制约,无法形成有效的权力制衡。

新一轮改革奔着问题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强化监管、防流失。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建国说。

防流失从何着力?关键是让国企负责人做到从思想认识上主动防流失,从制度建设规范上织好安全网,让国有资产不能流失。彭建国说。他认为,2015年底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给出了加强企业内部监督、外部监督、社会监督及追责制度等药方,制度建设迈出了一大步。

《意见》提出,完善企业内部监督,加强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的部门和岗位的监督,防止权力滥用;加强外部监督,整合出资人监管、外派监事会监督和审计、纪检监察、巡视等监督力量;加强信息公开,保障社会公众对企业国有资产运营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强化追责,建立健全国有企业重大决策失职、渎职责任追究和倒查机制,严厉查处侵吞、贪污、输送、挥霍国有资产等违法违纪行为。这些措施落实到位,可望有效防止国资流失。彭建国表示。

不能以防流失为由拖延改革

改革不能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已成为方方面面的共识,国有企业内部更是时时自我提醒。然而,一些国企也出现了怕被指责国资流失而对改革拖延观望的现象。

一家能源类央企负责人在被问及是否会推进股权多元化改革时回答:我们自己不会主动搞。涉及资产的改革,哪怕是兼并重组,也容易被扣上国有资产流失的帽子。

混合所有制改革、员工持股改革,不少国企表示,先看看,别给自己惹麻烦。授权董事会的改革一直被认为会受到热捧,现实中却有企业负责人表示,授权未必是好事,授权后万一投资失误岂不是成了国资流失?

新一轮国企改革的许多内容,会涉及资产的变动调整。要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防流失,但不能以防流失为理由而拖延改革。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说。他认为,这就需要进一步明晰流失的定义。

彭建国认为,狭义上的国资流失容易判断,一般具有3个特点:主观意志,即经营者比较明确地事先知道某类行为会造成资产流失;方向确定,即涉及侵吞资产、利益输送等;企业事实上受到损害,这是资产流失的结果。许多国企负责人持类似观点。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总经理李国华表示,对于国资流失应重点关注两点。一是国企经营者是否以权谋私、中饱私囊;二是企业的各项决策是否严格遵守程序。

广义上的流失则存在不同看法。近几年,A股的亏损王多是大型央企,每次发报表时都会有人指责其亏损导致资产流失。国家鼓励大型国企走出去,但在海外投资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失败的项目,企业多次被舆论批评资产流失。企业亏损,资产总量肯定受影响。但是,企业也有为难之处。商场如战场,谁能保证每一项决策都正确?年年都盈利?有些项目可能一年两年不盈利,但三五年后或许会给企业发展带来极大的利好,这样的项目要不要搞?

目前,关于国资流失缺少确定的标准。特别是舆论所说的一些资产流失,不少是基于主观判断。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明华表示,法律法规不可能对具体的交易行为一一规范,但对于涉及国有资产的市场交易,今后应完善法律法规,修改国资法,增加国有资本交易程序的内容。包括细化交易程序、健全交易市场、确定资产受让条件和竞价要求等等。

高明华认为,对国有资产交易尽可能规范,既可以避免随意扣国资流失的帽子,也可以防止企业拖延改革时拿防止流失当借口。防止流失和加快改革根本上是不矛盾的。

深化改革、增强活力,才能保值增值

国有资产要防止流失,更要保值增值。国资委副主任张喜武强调,新一轮国企改革要贯彻三个有利于标准,即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从而做强做优做大国有经济。要实现这一系列目标,必须积极推进各项改革。

保值增值,是一种更加积极的防流失。李锦说。他表示,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多项举措,都致力于增强国企的活力和竞争力。如果消极对待改革,拖着等着看着,对发展中的机遇抱着宁可错过,别万一犯错的想法,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能做强做优,甚至发生亏损、倒闭,那才是更大程度的国资流失。

对于一些容易产生流失议论的改革,如混合所有制改革、员工持股改革,多位专家认为可以采取一些技术性的措施,稳妥推进。

混合所有制改革本身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员工持股改革有利于完善激励机制、增强活力。但是,公众对资产流失的担心可以理解,也要重视。李锦说。他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此类改革不妨从增量改起,先不动存量。

股权多元化,包括不同国企交叉持股,可以使决策更科学。李国华说,目前多数国企建立起董事会制度,企业重大决策需通过董事会。股权多元化后,不同股东代表不同出资人,从不同利益出发进行制衡,可以在避免个人利益影响决策的前提下,使改革向前推进。

在改革的进程中防止流失、消除争议,最关键还是公开透明。

公开是最好的约束。李锦表示,信息披露真实、全面、及时、充分,既能方便监管部门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对企业运营也会是无形的强大约束。从企业具体的改革方案到资产的评估定价、改革的决策程序和责任人,都应当尽可能向全社会公开,接受社会舆论、专门机构和企业职工的共同监督,这将对国企形成硬约束。

彭建国说,目前界定国资流失最难的地方在对价问题,不管是引入其他投资者还是收购别的企业,定价都是难题,特别是对于品牌、研发能力等无形资产的评估,不好判断。而推进国企重大信息公开,对资产处置等有着巨大影响的专业信息以高度透明的姿态进行评估、接受审视,有利于形成共识,推进企业的改革发展。(本报记者 白天亮 李心萍)

【聚焦国企改革:有企业以防国有资产流失为由拖延】相关文章:

2017广东广州市黄埔区残疾人联合会招聘录用公示

2017山西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分类分步解排列组合题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自考学历可以报考吗?

扣住热点脉门 赢在申论起点

时政热评:中国有能力应对外部“麻烦”

2017陕西公务员备考:申论写作素材积累技巧

2017省考行测中的“吕布”和“赤兔”:方程

常识判断——文化常识精讲

行测技巧:破解不定方程式常用三招

2017安徽含山县房地产管理局招聘政府购买服务人员拟录公示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