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考研 >备考资料 >经验分享 >中央财大408分高分考生分享考研经验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中央财大408分高分考生分享考研经验

2014-06-19 | 网络

先说说我考研的结果吧。中财金融专硕,初试408(专业131+综合131+英语73+政治73)排第三,复试后总分排第十,我自己对这个结果还是比较满意的。

本来就想考研后写这篇经验分享,但自己比较懒,所以才拖到现在。之前备考的时候在这个网站获得不少很好的经验和信息,灰常感谢各位前辈的无私分享。所以自己希望能把这种精神传递下去,自己也写一下经验总结,希望能对各位学弟学妹们能有所帮助,也顺便回忆一下自己的备考之路。

我本科就是中财的金融专业,准备起来还是有优势,专业课基本都学过,当时学得还算不错。至于外校和其他专业的人,我就不太了解了。今年专业课考得并不难,如果明年维持这种难度的话,相信即使是其他专业的人也是木有问题的啦。今年初试的分数线比我想象中低很多,因为我的小伙伴们考得分数都很高的这里我主要讲的关于初试,至于复试的事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备考经历

由于大四9月份才从分校区搬到本部,来到本部之后乱七八糟的也过了一段时间才适应过来,所以我真正开始复习是从10月中吧,之前吊儿郎当的平均每天可能都学不到4个小时。在搬到本部之前,是完全没有看过考研的东西,而十月中之前都是睡到中午才起床,然后去看一会书,看的时候也是很悠闲看到哪算哪,常常都是看两天书就想约人出去玩一天,真是太腐败了(自我反省10秒钟)

从十月中开始,感觉有点看不完了,就紧张起来,调整每天的作息,大概每天有10个小时以上的看书时间。在看书的时候,效率对于我来说要比学习时间重要,有些人每天都坐在那个地方,但是却经常走神分心或者方法不对,学3个小时还不如别人学一个小时。所以其实我有一部分时间并不单纯在看书,而在想怎样学才能效率高一点,这个可以看一下别人的经验分享或者尝试一下不同的方法。例如在准备考研之前,我会花几天时间逛下论坛,看看别人的经验、要用哪些书、考试的题型和重点难点之类先有个大体的了解,或者看书过程中,结合分析历年真题,确定自己的考试策略,诸如此类。

直到考试前的两个多月月时间里,每天基本就是9点多起床,然后去图书库看两个多小时政治,12点多去吃饭,再回去睡个午觉,2点多回图书馆看3个小时专业课,6点多去吃饭再回去看看396的数学和逻辑,9点多去洗澡回宿舍玩电脑到12点多碎觉。我基本看书的时候都尽量让精神高度集中,所以每晚回宿舍还是很累很累的

之所以写我的备考经历,不是为了炫耀自己多牛只看了两个月就考这么好,也不希望大家照我的做法去安排,我这个备考经历是不具有典型意义的。我可以负责地说,由于前面太松懈,导致后面进度安排很紧凑,心理压力也很大,身心都真的非常非常累。如果让我再选择一次,我宁愿从一开始就认真准备,把进度安排得更平均,把节奏把握得平缓些,这样会更舒服,效果也会更好。所以希望大家能把我当做一个反面教材,不过也可以根据这个体会一下考中财金融专硕的难度。

各科准备材料和方法

其实我的学习方法简单来说就是分三轮:第一轮比较快地通看一遍,了解知识结构、重点难点、标出不太明白的地方;第二轮精看,专注于重点章节,解决第一轮中标记的疑问,联系各个章节的知识点,建立知识架构;第三轮加深印象,背诵记忆,重温重点,有选择性地猜题。而这三轮中涉及的对定义的理解、知识点间的对比分析、联想、推理、记忆、快速阅读、把握主旨、构造知识框架这些细节的东西虽然很重要,但涉及太多了,以后有机会再说吧(forgive my laziness)。我不喜欢做笔记,觉得太慢太累了,主要都是在书上写些标注分析。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个要靠自己慢慢去摸索,千万不能生搬硬套。

下面主要说一下我准备各科时候用的材料和我觉得要注意的方面。

专业课

专业课用指定教材就好,李健《金融学》和刘力《公司金融》,都看了三遍。金融学难在涵盖范围广但不是特别深入,所以复习一定要全面;公司金融主要考计算,课后题肯定是要刷的。这里想特别提醒一下,世上没有一本完美的书,不要迷信可以找到一本宝典能教会你一切,不存在这样的书,即使是在指定教材上我也发现了不少错漏之处,因为写书的也是人,只要是人就难免犯错,而他们也只是把自己的理解写出来,并不是完全就是对的。如果你在一本书上一个错误都挑不出来,你可能要注意反思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所以大家不必太纠结于考研材料的事情,用不同的书,差别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只要你有心想去弄懂一个问题,你肯定会找到一个途径,无论从这本书或那本书,无论从这个人或那个人。

国际金融虽然不是初试指定教材,但其实分量很重,难度也很大,大家看一下往年真题就了然了。没必要全部看,只要对照真题上对应的国际金融部分挑着看就可以了。

结合我之前说的三轮法,学习专业课的体会:第一轮看起来都似曾相识,感觉都会!第二轮精看就感觉不太对劲,竟然发现书上有不少错的地方(惊讶于第一轮竟然毫不知觉),有些地方原来以为懂的又变得好像模模糊糊;第三轮再温习一遍,就感觉恩,能有个八成左右,应付考试差不多了。

经济类联考综合【396】

数学方面我基本就是把之前上课的教材看了和把课后题挑着做了一些,一定要看大纲,对照着来看书,因为有不少部分根据大纲是不用看的。一开始看可能会有点惨,但一旦熟悉了各种题型和做每种题的方法,上手了就挺简单的,而且到后来会发现很多题目会重复出现,考来考去就那些了。我基本就是每天花一个小时看逻辑,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差不多了。至于写作,,直到考研前两个星期才开始看,主要是闲时偶尔抽些时间看看,熟悉一些写作的套路。写作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的指出逻辑错误,如果之前看逻辑的功夫下足了,这个就不在话下;第二部分的话题作文,感觉就是高考作文,没什么好说的

英语

在英语方面,到考前一个多月,我基本就没怎么看英语,可能一个星期会抽一个小时看一下真题作文之类的英文材料的,,主要是让自己保持一个接触英语的状态,不至于一点不看。但我英语基础还算不错(六级596,考过托福,过了BEC高级),所以我就没怎么花时间,而且英语对于我来说,性价比不高,自问就算自己认真看了英语,最多也只能提高到80,而我不准备也可以大概考个七十几。最后英语也不能说发挥得很好,不过相对自己的付出,这个成绩是挺满意的。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所在,把精力花在最有成效的地方,适当地进行取舍从而换取总体上更大的收益,这就是我想说的考试策略和效率。

政治

作为一名理科生,政治基础基本相当于0,一开始看的时候实在是痛不欲生我政治方面我就不多说了,网上有许多大牛分享的经验比我说得好得多,我就不班门弄斧了。我这个分数也就只是算还可以,准备的时候没有刻意背,看完三轮也就记得差不多了,最后挑一些重点和肖4套背一下,应付主观题就差不多。所以理科生们就别太担心,政治最后考个70+问题不大。

考研心态

出国党和保研党早早就在准备,其余的人上了大四,主要面临的就是要考研还是找工作的选择,而选择了一样就意味着要放弃另一样。有些人可能选择了考研后又常常担心,万一考不上,招聘会又过了,好工作很难找,到时就太被动了。没错,就是这样,但我想说的是,我们面临选择,而每个选择都会有得有失,如果存在两全其美的方案也就不必纠结了,而在作出选择的时候,我们就应该考虑到失败的可能和做好承担一切后果的心理准备,输得起才能赢得起。不过考研说到底也只是一场入学考试,只能说会影响你未来两三年的生活,即使考不上也不会说人生就毁了,把眼光放长远点,平常心最重要。

还有一个想谈的是坚持。考研意味着几个月时间的千篇一律的沉闷的生活,需要高度的自制力和对计划的执行力。要真正下定决心去做一件事是很难的。在备考后半段过程中,有两个多星期的时间我得了感冒,当时由于之前的松懈一直在赶复习进度,有时头昏脑涨的也还是坚持下来去看书,想想都被自己感动哭了= =。其实当时甚至有放弃的念头,但我对自己说:我可以考不上,但我不能放弃对自己的要求。我有自己的一套计划,我要完成它。就像Durant在MVP获奖发布会上说的,I never put playing better basketball first, I put being a betterman first. 考研也是一样,放弃的理由有成千上万个,太累了,何必把自己弄这么苦呢?、今天有点先别看书了、反正来不及了看不看都一样,但坚持下去,只要一个理由就够了:我不能半途而废,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备考对于我来说,就是磨砺自己心性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只要你坚持下来了,无论你最后是否能考上研,我相信你都会收获到,一个更好的自己。

最后送一句我在备考时候看到的一句很喜欢的话给大家:如果你真心想做一件事,你一定会找到一个方法;如果你想放弃,你一定会找到一个理由。

【中央财大408分高分考生分享考研经验】相关文章:

中国公务员原生态之 剩女篇

地理常识——我国城市、建筑与工程类旅游资源(三)

国家公务员考试基层工作经历截止时间界定

行测技巧:统筹问题之过桥问题

国家公务员考试:基层工作经历

公考每周资讯速递习题(第六十期)

公务员面试高分18条经验总结

2017多省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之归类多次相遇问题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发展接力"不能变成"污染接力"

公务员考试经验小结

推荐栏目阅读 考研 备考资料 经验分享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