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考研 >备考资料 >方法技巧 >透过舌尖上的中国看考研学神和考霸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透过舌尖上的中国看考研学神和考霸

2014-08-07 | 网络

首先需要了解一下什么是学神和考霸。人们依据不同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戏谑地把学生分成学渣、学弱、学霸、学神等。怎样划分的呢?不学无术是学渣,劳而无功为学弱,勤学多得称学霸,巧学心受乃学神。学渣不爱学习,也不用功,不学所以无术,成绩很差但往往又满不在乎,考试对其而言就是考吧,认为考就考吧,无关痛痒;学弱非常用功,但因为学不得法,往往费力不讨好,累死累活后分数还是不忍直视,考试对其而言就是考罢,往往考罢暗自神伤,躲墙角抹泪;学霸非常勤奋,成绩也很好,考试对其而言就是考靶,因为他们总是能准确命中试题要害,答案几乎滴水不漏、无懈可击但也有一些学霸分数很高但综合能力不够强,使之以绝对优势通过初试之后却有可能难以通过复试因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不再是积累知识而是主要强调创造知识学神平时看似心不在焉,好像并不怎么用功,却领悟到了高效的学习方法,通过巧学和心受考出令人羡慕的高分,同时还拥有很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从而使之笑到后,成为考试的终赢家,即所谓的考霸。

对学生的上述分类看似挺让人受打击的,因为学霸毕竟是少数,学神则更为稀有。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每个人的学习其实都是从学渣到学弱、再到学霸和学神。孔子所说的生而知之者这样的圣人其实是不存在的,所有人都只能是学而知之者。造成学习效果出现差异的因素除了天资的些许影响之外,主要在于是否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和要领以及为之付出的有效劳动的多少。接下来,我们透过《舌尖上的中国》来看看考研学神和考霸所具有的特质。

1.食材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舌尖上的中国》里面的美食几乎都拥有地道、纯正、有的极其平凡有的却难得一见的食材。考研也是如此,永远是内容为王,对所要考察的知识的精确、全面、透彻的掌握是考研成功的必备条件。无论是学霸还是学神,离开了对考研食材的占有,是绝无可能烹饪出考研成功的美味佳肴的。

2.烹调

正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有了食材,如何烹调就成了关键,上至国家治理下至个人考研都是如此,体现的是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每年考研所要考察的知识点庞杂繁琐、深浅不一,离开了科学的组织方式和合理的体系建构,是无法将这些内容弄懂并内化为自身的知识结构的。因此需要在了解考什么、学什么的基础上知道怎么考、怎么学、怎么答。从《舌尖上的中国》里各种美食的烹调方法如煎、焖、炖、炸、蒸、煮、熬、卤、烩等,可以学到很多组织学习内容、建构知识体系的实用方法,例如分类法、搭配法、还原法、替代法、过滤法等等。

3.火候

正所谓能平善消,火候难调,有了食材,进行烹调,为重要的就是掌握火候了。自古以来,中国的读书人都崇尚勤,往往轻视巧,提倡苦学,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车胤囊萤、孙康映雪、孔子韦编三绝。从考研的角度来看,这些人真称得上学霸了,有些还是学中巨无霸,例如号称文不在兹乎的孔老夫子。但是考研有其鲜明的特殊性,表现为备考周期短、考察范围较为固定、出题方式相对稳定等,需要在备考时掌握火候,有时需要像诸葛孔明那样独观其大略,有时需要像苏轼那样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对于考研学习的火候,积累无疑是重要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技艺需要反复练习才能炉火纯青。然而,顶层设计、全程规划、科学作息对于考研也是极为重要的,不能勤者读书夜达旦,青藤绕屋花连云,要注意所谓过犹不及、欲速则不达,可见掌握火候对于考研成功至关重要。

4.五味

酸甜苦辣咸,菜肴味道各异,人生也五味杂陈。历经食材的获取、不同方式的烹调、火候的掌控,呈现在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呈现出酸、甜、苦、辣、咸等不同的味道。就像考研的全过程一样,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感受。我们把考研分成开始、进行、结束三个大的阶段,再把进行过程分成前期、中期、后期,这样考研就分成了开始、前期、中期、后期、结束五个阶段。粗略地看,学渣的感受过程可以称为甜-甜-甜-甜-苦,一路滋滋润润,到后只能自尝苦头,整体表现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学弱是苦-苦-苦-苦-酸,一路辛辛苦苦,后却仍是满心酸楚,整体表现为知道自己不知道学霸是苦-苦-苦-苦-甜,一路苦学苦练,后苦尽甘来,整体表现为知道自己知道。

而学神则与前面的三类都不同,其感受过程是酸-苦-咸-辣-甜:刚开始是酸涩的,羡慕他人已经获得的成功,同时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不够了解,处于知道自己想知道的阶段;然后开始用高效的学习方法巧学心受,在苦中也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处于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阶段;而后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渐只能感受到奋斗的汗水的咸味,用汗水浇灌着理想,忘却了苦本身,殊不知自己已经逐渐掌握了主要的知识,处于不知道自己知道的阶段;再后来到临考时,融会贯通,整个人兴奋起来,炙热火辣,在考场挥洒自如,处于知道自己知道的阶段;后顺利通过初试和复试,尝到成功的甘甜,达到知道自己能得到的阶段。可见,学神才是真正能够俱尝学习五味的人。

5.心传

目前新一集的《舌尖上的中国》讲述了心传,指中华厨艺传承过程中的口传心受。在考研中也是如此,学神为什么能够遍尝上述五味并终笑傲考场呢?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其从师有道、求学有方。一个真正的学神背后往往都有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师。这样的老师将自己的治学奥妙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以其学生的梦想为自己的梦想,以其学生的成功为自己的成功,为弟子超过自己而感到自豪和欣慰,这样的口传乃是一种大德行;学生用心领会,敬重和信任自己的老师,踏实地践行老师的治学之方,这样的心受乃是一种大智慧。

总之,在舌尖上的考研里,每个人都有成为学神的权利,只要从师有道、积累食材、用心烹调、掌控火候、历经五味,终都有可能成为笑傲人生的考霸!

【透过舌尖上的中国看考研学神和考霸】相关文章:

【理论观察】让“廉”成为一把文明标尺

理论性热点:”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

申论热点:谁来拆除民间资本“玻璃门”

【理论观察】为什么中国能一再飞跃

热点时评:“舌尖中国”呼唤社会参与

江西省国家公务员录用考核实施细则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交通拥堵

巧用习近平语录为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增色

过来人分享:公务员考试高分备考必读经验

申论热点:乱花公家钱,必须有人管

推荐栏目阅读 考研 备考资料 方法技巧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