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考研是一劳永逸的快意事,学业、工作上的难题都迎刃而解;现在考研却让人纠结万分,考了找不到工作怎么办?我花几年考?我考什么学校?我考什么专业方向?诸多问题不胜枚举。于是考研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成为隐藏乱象的大背景,成为值得考生努力思考的人生命题。
考研是值得的
有人说当年本科毕业时可以进四大、银行、基层公职机关,而读完硕士以后门槛陡然提高,不仅没有学历优越感,还少了先发优势--当年的同学很多已经在新岗位上站稳脚跟,而自己还不知道能否有合适的工作。
学历越高越希望直接工作、越追求稳定,越看中专业的相关性,国企对学历、专业的要求更高。从个人和人才市场两方面看出,研究生学历对于求职起到正向推动。
坚定这条路,走下去,直到光明出现,这就是考研人追求的目标。
研究生:只是平台和门槛
时过境迁,研究生招生不管从规模数量还是从培养目的、教学方法、人才结构等方面都有了很大不同。近几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逐渐增高。
在以学术指标衡量高等院校培养质量的体制下,求职诉求与教育目标不匹配,造成研究生在校期间的角色错位,跟导师发论文还是找个实习机会。学术标准与职业诉求的矛盾已经非常明显。
考生选择:把握大方向、减少细分项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考研择校中被关注度居前的10所高校中厦门大学居首。清华大学排名仅列第五,主要原因应该是以工科为主,同时报考难度较高。而北京大学由于报录比较大,难度高,关注度未进入前十。
选择竞争压力小的院校为目标,是大部分考研人的一般心理,但是又放不开名校光环、繁华都市的种种诱惑,总想能够打个擦边球,寻找热门院校的冷门专业或者处在优越地理位置的非名牌院校。
解决报考选校的唯一方法是把握大方向、减少细分项。选择何种院校、专业应该从自身条件出发,而非外部影响。
首先,成绩是硬道理。
其次,量力而行,运用有效手段合理评估自身。
再次,不跟风,也不特立独行。
对于考生本人来说,除了学习知识以外,综合素质、人脉关系、社会资源等各方面的提高,都是研究生教育所能增加的软实力。聪明的考生不能寄希望于制度本身发生根本变化,至少目前状况无法随意愿转变。顶住双重标准带来的考验,突破自我,才能斩获成功。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时间转瞬即逝,而此时此刻,2017考研学子已经开始了考研之旅,无论前面的复习之路有多么艰难,相信大家都会一直坚持下去的。为了方便大家学习,查字典公务员考研特为广大学子推出2017考研OL乐学、全年集训、精品网课系列备考专题,所有你不明白的都会一一帮你搞定。同时,查字典公务员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足不出户就可以轻松学习!
【考生选择:当时当下,我该不该考研?】相关文章:
★ 2017国考工作地选择建议:中国“辣么”大,到哪里成“公”
★ 【政策解读】三季度金融数据解读:信贷攀升折射实体经济企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