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市场利率大幅上升,使得负债管理在负债成本提高和经营风险增加等方面的缺陷越来越明显。单纯的负债管理已经不能满足银行经营管理的需要。这一时期各国金融管制放松,使得银行吸收存款的压力减小,商业银行由单纯偏重资产或负债管理转向资产负债综合管理。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单靠资金管理或单靠负债管理都难以达到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的均衡。只有通过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的共同调整,资产负债两方面的统一协调,才能实现银行经营总方针的要求。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是以资产负债表各科目之间的对称原则为基础,来缓解流动性、盈利性和安全性之间的矛盾,达到三性的协调平衡。所谓对称原则,主要是指资产与负债科目之间期限和利率要对称,以期限对称和利率对称的要求来不断调整其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在合理经济增长基础上的动态平衡上资产规模与负债规模相互对称,以实现经营上风险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
【金融硕士复试基础知识考点:7.资产负债】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