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考研 >备考资料 >考研专硕 >新闻传播专硕考研误区分析(1)参考书使用误区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新闻传播专硕考研误区分析(1)参考书使用误区

2014-06-23 | 网络

误区:只抱着参考书看,而未进行任何必要的知识扩充。

考生中出现的典型事例:

(1)只看参考书,应该就能过了吧?

(2)大纲上规定的一些考点我怎么在参考书里找不到?

(3)历年真题中,有好多题都是参考书上找不到的,比如走转改什么的,怎么办?

误区分析:

其实很多院校近几年都不再指定参考书目,只提供考试大纲了。但就目前情况看,在网络上依旧盛传这样一套参考书,名目如下:

《新闻理论》雷跃捷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新闻理论教程》何梓华高等教育出版社;

《媒介批评》雷跃捷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哈艳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外国新闻史教程》李磊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现代新闻采访学教程》(修订本)梁一高中国广播出版社;

《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新闻编辑》谭云明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新闻评论与电子媒介》王振业、李舒等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文史要览》王振业等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我对这几本书是又爱又恨。爱是因为它们是我了解新闻学这门学科的第一块阶梯,通过它们,我初窥门径,了解了一些基本概念、基本事件、基本方法;恨的是它们占用了我太多太多宝贵时间(我跨考,一战时逐字逐句阅读的),而且投入产出比严重不平衡,看了很多,能派上用场的很少。

据说这10本参考书是前辈们根据考纲的条目自己找到的与之适配的书。若果真如此,那么这些书真可谓与考纲最接近的参考书了。随着代代相传,这几本书的地位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它们逐渐演变成指定参考书而成为经典。然而,后来人读过用过这些书过后,相继发现了一些问题,诸如新闻理论比较陈旧、《媒介批评》那本书似乎白看了、外新史的文风似乎不适合考试、新闻业务统摄面严重不足等等

可见,以上所列参考书并不能与考纲的条目一一对应,甚至还有不少地方亟待完善,这也侧面证明了中传新闻学不存在所谓指定参考书。于是,在你备考时遇到前面列举的几个典型事例就不足为奇了。新闻是实时变动的,对新闻的研究也是处于不断的演进之中,单凭以上基本N年前的书籍,很难达到对新闻的一个整体、系统、全面的认知。

复习建议:

(1)关于如何对待和使用上述参考书

总的来说,上述10本参考书,虽然有的地方过时了,但是其要义其核心仍然具有参考价值,复习时要注意甄别。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我的建议是提早认真地读一读它们,这样有助于给你建立一个宏观的框架,为将来深入学习打好基础。对于本专业的考生,则只需快速了解要义即可,不必字字细读,否则你失掉的不仅是时间,更是分数。(《媒介批评》这本书很奇特,你甚至可以完全不必看它。)

(2)以考纲为纲,理清每个考点

考纲是你复习的总抓手,也是出题的总纲要,必须善待考纲。考纲要求的东西,你必须都清楚答案在哪里,但未必要保证全部都会背。你要做的是:在对新闻学学科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即过了一遍参考书之后),重新梳理考纲的逻辑层次,然后结合历年真题划出考纲中的重点,最后按重点的程度来决定该考点的复习深度。

(3)广泛涉猎

不听我的你死定了。首先,你应该适当拓展视野,看一下最新出版的新闻学基础教材,当然,我建议看传媒老师编著的。尤其是新闻业务这一块,单凭上面罗列的几本书是不够的。阅读时要自觉培养省读、速读的本领,重点抓住核心观点、概念。其次,在基础打牢后,还应该多浏览业界核心期刊(如《新闻战线》、《中国记者》等,中国知网可搜索下载),好处还用我说吗,这是拿高分的关键。

【新闻传播专硕考研误区分析(1)参考书使用误区】相关文章:

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热词分析:“降低社保费率”

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热词分析:“护校安园”

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热词分析:“天价售沙”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三元餐补,善政如何善用

【时政大事记】以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热词分析:“零首付”

【理论观察】廉洁是党员干部应有的诚信自觉

行测比例法中的常考知识点——正反比应用讲解

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热词分析:“预防家暴”

四川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分析:温州动车追尾事故

推荐栏目阅读 考研 备考资料 考研专硕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