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考研 >备考资料 >考研专硕 >法律硕士:刑法案例解析(25)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法律硕士:刑法案例解析(25)

2014-08-12 | 网络

案例:

甲是某市电子仪表厂采购员。某年电子仪表厂急需一批白银,甲曾多次向市物资部门申请购买,均未成功。后来甲经人介绍认识了个体废品收购员乙,就请求乙帮他弄一批白银,并声称:有多少要多少,不管用什么方法弄来都行。乙当天找到在市银器厂工作的好友丙,请求丙想办法解决,并说好得利后均分。丙便利用其在银器厂工作的便利条件,先后十余次从车间、仓库等处盗窃白银29公斤,全部交给乙,乙又转交给甲,甲将白银交给本厂使用,从厂财务室提取了8000元交给乙,乙自己留下4000元,余下4000元交给了丙。

问题:(1)丙的行为构成侵占罪还是盗窃罪?(2)乙的行为构成盗窃罪还是销赃罪?(3)甲的行为是否构成盗窃罪?为什么?

案例解答:

(1)丙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2)乙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3)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因为:从主观方面看,甲在认识乙后,就向乙提出不论采用什么方法,帮他搞一批白银,这就暗示乙可以去偷白银,因为白银属国家统购物资,乙除了通过盗窃等非法手段不可能弄到白银,所以甲有盗窃故意,并教唆乙产生这种故意,是盗窃罪的教唆犯。从客观方面看,尽管甲、乙、丙三人没有在一起密谋盗窃,甚至甲不知丙盗窃,丙也不知甲负责销赃,但正是通过乙这一中介,甲明确自己负责销赃,而由乙负责购赃或盗窃;丙知道自己负责盗窃,由乙负责销赃。可见,甲、乙、丙三人,为了达到同一犯罪目的,实现同一犯罪目标,紧密联络,相互配合,形成了共同的盗窃行为,所以他们的行为构成了共同盗窃罪,都应对盗窃罪承担刑事责任。

【法律硕士:刑法案例解析(25)】相关文章:

地理常识——我国水景旅游资源(一)

公考法律知识专题之公务员法(二)

公考法律知识专题之宪法(一)

公考法律知识专题之宪法(二)

公考法律知识专题之法理学(二)

公考法律知识专题之刑法(三)

行测法律基础的复习与做题方法

公考法律知识专题之刑法(四)

公考法律知识专题之宪法(四)

行政法、公务员法全真模拟试题及解析(一)

推荐栏目阅读 考研 备考资料 考研专硕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