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考研 >备考资料 >考研专硕 >刑法总则重点知识回顾:罪刑法定原则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刑法总则重点知识回顾:罪刑法定原则

2015-12-11 | 网络

刑法总则重点知识回顾:罪刑法定原则12016考研冲刺交流群:172491689刑法总则重点知识回顾:罪刑法定原则2

罪刑法定原则是法治原则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刑法中的集中体现。

(一)基本含义: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二)基本精神:限制国家的刑罚权,更好的保障国民的自由和人权。

(三)思想基础:

1.民主主义:诸如犯罪与刑罚这些关系到国民基本和重大事项的内容,必须由国民或者国民选举的代表以立法方式加以决定,即要求体现国民的意志。

2.尊重人权主义:为了不限制国民的行为与创造欲望,必须事先规定犯罪与刑罚的内容,使国民预测自己行为的法律效果,从而更好的保护人权和自由。

(四)基本内容

1.成文的罪刑法定:排斥习惯法。 刑法渊源只能是最高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制定的刑事实体法律规范。除此之外,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不能作为刑法的渊源。在我国,刑法的渊源包括刑法典(包括八个刑法修正案)和单行刑法(1998年制定的《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

2.事前的罪刑法定:禁止事后法。只有在行为的时候已经存在并且生效的法律才能对所发生的行为具有效力。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但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溯及力问题中的从旧兼从轻原则表达了这一思想。

3.严格的罪刑法定:禁止类推解释,禁止一切不合理的解释。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类推解释。

4.确定的罪刑法定:刑罚法规的适当。

(1)明确性:刑法的规定必须清楚、明了,不得有歧义,不得含糊不清。

(2)禁止处罚不当罚的行为,禁止残酷的不均衡的刑法。对于没有侵犯国家、社会或者他人利益的行为,无论立法还是司法,都不允许将其作为犯罪行为加以处罚。

(3)禁止绝对不定刑。绝对确定的法定刑实现了一般正义,但难以实现个别正义。现在各国的刑法都采取了相对确定的法定刑。

命题:没有犯罪就没有刑罚

没有刑罚就没有犯罪

【刑法总则重点知识回顾:罪刑法定原则】相关文章:

公考法律知识专题之行政与行政法诉讼(三)

公考法律知识专题之法理学(一)

公务员行测语文基础知识复习:中国古代文学常识纵向梳理

公考法律知识专题之宪法(三)

公考法律知识专题之宪法(一)

内蒙政法干警申论热点:经济发展与就业稳定

2017公务员考试行测重点题型解答:分堆问题

时政热评:关系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四川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解析:环境安全

行测数量关系考点讲解:立体几何之方块问题

推荐栏目阅读 考研 备考资料 考研专硕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