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考研 >备考资料 >联考综合 >联考综合写作篇――论证有效性分析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联考综合写作篇――论证有效性分析

2014-04-22 | 网络

论证有效性分析是什么?

论证有效性分析实质是论证无效性分析,就是要求我们分析给定的论证是无效的,逻辑上是成问题的。具体来说,论证有效性分析就是要求我们:

1.找出题干论证中最主要的四到五个逻辑问题。

2.中肯并且简要地阐述这些问题何以成为问题。

论证有效性分析考试大纲要求:

论证有效性分析题的题干为一段有缺陷的论证,要求考生对其中存在的问题,选择若干要点,评论该论证的有效性。

本类试题的分析要点是: 论证中的概念是否明确,判断是否准确,推理是否严密,论证是否充分等。

文章要求分析得当,理由充分,结构严谨,语言得体。

论证有效性分析评分标准:

根据分析评论的内容、文章结构和语言表达综合评分,满分30分,其中根据分析评论的内容给分,占 15 分,需指出和分析题干论证中存在的若干缺陷。文章结构与语言表达占15分,又分四类卷给分:

一类卷 12-15 分: 论证或反驳有力,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语言精炼流畅。

二类卷 8-11 分: 结构尚完整,条理较清楚,语句较通顺,有少量语病。

三类卷 4-7 分: 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连贯,较多语病,分析评论缺乏说服力。

四类卷 0-3 分: 明显偏离题意,内容空洞,条理不清,语句严重不通。

不符合字数要求,或出现错别字,酌情扣分。书写清楚整洁,酌情加 1-2 分;但总分不得超过 30 分。

论证有效性分析必须注意的七个要点:

1.论证有效性分析,实际上是证明题干材料论证无效,是找茬找逻辑缺陷(错误、漏洞)。

2.文体要求:一手抓题干论据(前提),一手抓题干论点(结论),在尽量肯定和接受题干原始事实论据和前提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题干论证过程中所存在的逻辑缺陷,指出题干的结论并不能通过上述论证必然得出;避免写成驳论文、文学评论;立场鲜明:不得对原文支持、赞美。

3.找准、找全逻辑缺陷或错误,尽量指出逻辑错误类型。(详见青松老师的《33种常见逻辑谬误》)

4.选择4-5个主要逻辑缺陷,每段分析一个,少于4个要扣分,多于5个难以分析透彻、有力;选择缺陷原则:不同类型,不同段落,有发挥空间。

5.每个析错段落,针对漏洞讲理由,讲准确,解释好为什么你找出的缺陷称其为缺陷,在分析的时候从考题本身找缺陷,不要做过多的引申,尽量避免用材料外的假设来指出错误;120字(6行)左右。

6.少假设,尽量避免如果、未必、可能、说不准、不一定、不必然等字眼。

7.严禁套模版,不需要文采,朴实、合理、卷面整洁,有自己的语言风格即可。

33种常见逻辑谬误释义:

(1)混淆概念(含偷换概念)

我们在推理论证的过程中必须遵守逻辑学的基本规律,如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等。

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必须保持同一性,即具有确定性,不能随意改变。如果概念没有保持同一性,通常会犯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2)转移论题(含偷换论题)

同一律还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所使用的命题必须保持同一,否则就会出现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

(3)自相矛盾或两可

矛盾律(不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两个具有矛盾关系或具有反对关系的命题必须从中否定一个,不能两个都加以肯定,否则就会出现自相矛盾或两可的逻辑错误。

(4)模棱两可或两不可

排中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两个具有矛盾关系和下反对关系的命题必须从中肯定一个,不能两个都加以否定,否则就会出现模棱两可或两不可的逻辑错误。

(5)不当类比

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对象在有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方法。

进行类比推理比较容易出现类比不当的逻辑错误,即仅仅看到两个或两类事物对象之间表面上的相似,而忽略了两者之间本质上的差异,致使推理整体失当。

(6)以偏概全

以偏概全是不完全归纳推理时容易出现的逻辑错误,其客观原因是没有足够的样本(实例)数量,或者没有足够的样本分布空间(即样本代表性不足),其结果是导致了归纳推理的前提对于结论的支持度不足。

(7)概念不清

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没有清晰界定而导致的逻辑错误称为概念不清。

(8)论题不清

论证中没有全面、准确表达论题的含义而导致的逻辑错误称为论题不清。

如果理由和推断之间在结构上没有必然联系,即论据与论题之间在逻辑结构上不正确,推理形式无效,这种错误就称为推不出。

(9)论据不足

指从论据不足以能推出论题来。以下各种错误都可以看成是论据不足的具体表现。

(10)论据虚假

论据虚假是指用来论证论题真实性的论据本身不成立,即论证的理由不真实。

(11)期望论据

期望论据是指在论证中使用真实性还没确定的论据(理由),并且主观地期望该论据(理由)为真,以证明某一结论。

(12)循环定义

定义项中间接包含被定义项,即定义A时定义项中包括B,而B又由A来定义,这就是循环定义。

(13)循环论证

在一个论证中,论题的真实性就是从论据的真实性推出来的,如果论据的真实性反过来还要靠论题来论证,就会形成论题和论据互为论据互为论题的情况,这就犯了循环论证的逻辑错误。

(14)推不出

充足理由律要求,我们断定某个命题为真,必须要有充足的理由。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由必须真实,二是理由和推断之间要有必然的联系。

(15)诉诸权力

诉诸权力也称诉诸强力,是指论证者借助强力或威胁,迫使人接受其论题。其一般情形是我有强权,所以,我说的是真理。

(16)诉诸人身

诉诸人身是指用论证者自身或别人在人身或处境上的优势作为论据来论证某一个命题的真理性。论据与论题之间只具有心理上的相关性,并不具有逻辑上的相关性。

(17)人身攻击

人身攻击是指用某人在人身或处境上的缺陷或不足作为反驳他所持的某一个论点的论据。人身攻击也是诉诸人身的一种情况。

(18)诉诸权威

诉诸权威是指在论证中以本人或他人的权威为根据来论证某一论题。诉诸权威也可以看成是诉诸人身的一种情况。其公式是:因为某人是权威,所以他的话是正确的。

(19)诉诸无知

诉诸无知是指以人们对某一个命题的无知为根据,从而断言该命题是真的或者是假的。换言之,因为尚未证明A假,所以A是真的;或者因为尚未证明A真,所以A是假的。

(20)诉诸怜悯

又称诉诸情感。即借助于打动人们的怜悯心、同情心,以诱使人们相信某一命题。

(21)诉诸众人

诉诸众人是指援引众人的意见、见解、信念或常识等来进行论证。其一般公式是:因为众人都这么认为,所以是正确的。

(22)诉诸起源

通过评价某一论题、理论、观点、事物或现象的来源好与不好,来论证这一论题、理论或观点成立或不成立,该事物或现象好或者不好。

(23)诉诸传统

仅仅以传统和某一论题、理论、观点、事物或现象的关系为根据还判断这一论题、理论或观点成立或不成立,该事物或现象好或者不好。

(24)诉诸信任

不依靠真实的有说服力的论据,而是凭借自己的人格、品德、资历、威望或者与受众的密切关系等等,来要求对方信任自己。

(25)强置因果

原因与结果具有空间共存性和时间先后性。但具有空间共存性与时间先后性的事物或判断(命题)之间不一定有因果联系。仅仅根据空间上共存或时间上先行后续,就确定存在因果关系,这种谬误,称为强置因果。

(26)倒置因果(或称因果倒置)

将一对有因果关系的事物或判断(命题)中的原因误认为是结果,将其结果误认为是原因,就是因果倒置。

(27)非黑即白

何谓非黑即白?这里黑、白比喻两个极端,因为在黑、白两个极端之间,往往还有其他多种颜色作为中间体,而非黑即白的思考,却无视这些中间选择的存在,把选择的范围仅限于黑和白两个极端,并不恰当地要求在这二者中择一。它又叫做简单二分法或两端思考。

(28)平均值误用

是指以平均数的假象为根据引申出一般结论的错误论证。

例如,这条河平均只有0.8米深,因此不可能淹死一个1.8米高的人这显然是不成立的,因为平均0.8米,并非每处都是0.8米。上述论证的错误就是平均值误用。

(29)稻草人

稻草人是指在论证过程中,通过歪曲对方来反驳对方,或者通过把某种极端的观点强加给对方来丑化对方,就像树立了一个稻草人做靶子,并自欺欺人地认为:打倒了稻草人就打倒了对方。

(30)断章取义

断章取义是指在引用别人的话时,使其脱离原来的语境,从而具有不同的含义。

(31)数据不可比

数据不可比是指用原本不可比的两个数据所进行相比论证的错误。

(32)合成(合谬)

合成的谬误,是指由局部或个体的性质不恰当地推得整体的性质。整体是由局部或个体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的,它不是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往往具有局部或个体所不具有、而仅为整体所具有的性质,而局部或个体也往往具有属于自身而不属于整体的性质。因此,不能因为局部或个体具有某种性质,就推论出整体必然具有该性质。

(33)分解(分谬)

与合成恰好相反,分解的谬误,是指由整体的性质不恰当地推论到局部或个体的性质。整体所具有的性质,不一定为其局部或个体所具有。

2013年1月管理类联考真题

57.论说文: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上世纪中叶,美国的波音和麦道两家公司几乎垄断了世界民用飞机的市场,欧洲的飞机制造商深感忧虑。虽然欧洲各国之间的竞争也相当激烈,但还是采取了合作的途径,法国、德国、英国和西班牙等决定共同研制大型宽体飞机,于是空中客车便应运而生。面对新的市场竞争态势,波音公司和麦道公司于1997年一致决定组成新的波音公司,以抗衡来自欧洲的挑战。

真题简析

今年的论说文考题在审题立意方面难度不大,命题者没有给考生设置什么障碍,这与往年真题类似,无论考生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水平高低,都能很快入题,展开写作。材料当中最关键的信息是合作竞争背景下的合作,即为了竞争中占优、获利而精诚合作。材料写了两个竞争促成合作的案例(欧洲飞机制造商与波音、麦道竞争的结果是导致了空中客车公司的成立;波音、麦道与空中客车公司竞争的结果是导致了波音兼并麦道),如果只写竞争的重要性,就明显偏题了。

参考范文

精诚合作,共赢未来

欧洲的飞机制造公司由竞争走向合作无独有偶,美国的波音、麦道也从仇敌变为亲人。原因何在?为了赢得更大范围的竞争,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合作精诚合作,以争取共赢。

合作,有利于整合资源。上述的这些欧、美公司都是资源的拥有者,选择精诚合作,使得他们拥有的资源得以整合优化,从而发挥了单一资源无法企及的作用,让欧洲公司从死神的手里逃生;让美国公司保持了竞争优势。同样奔驰汽车厂和戴姆勒汽车厂从死对头到一家人实现合并,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才有了今天的奔驰车,通天下。

合作,有利于提升能力。美国林肯总统重用政敌蔡思美国总统宝座的竞争者、能力出众、狂态十足、嫉妒心极重。任命他为财政部长,与其精诚合作,不但使蔡思为己所用,使他的能力得以提升,他那个部不断进步,而且,因为有蔡思这个强有力的竞争者,让林肯不敢懈怠,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带动整个美国不断向前。可以说林肯以精诚合作的方式,赢得了竞争。马蝇效应也因林肯重用蔡思,而广为人知。

合作,有利于共赢未来。选择合作,带来共赢。正因为精诚合作,才有机会共赢未来。欧洲民用飞机制造行业,整体死里逃生,打破了美国公司的垄断,一定程度上赢得了竞争;正因为精诚合作,美国波音和麦道才有实力与欧洲同行抗衡,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齐国有鲍叔牙让贤,与管仲精诚合作,互相帮扶,共同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也让个人功成名就,管鲍之交,佳话千古。赵国有廉颇、蔺相如|将相和,名垂青史。

一根筷子易折断,单桨扁舟难度海;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独善其身、孤军奋战,不是唯一的选择,要向上述危难中的欧洲公司学习;过度竞争、恶性竞争,都容易两败俱伤,要向美国的波音、麦道学习;精诚合作,更易共赢,让我们增强胆略、擦亮眼睛、展现胸怀,精诚合作,共赢未来!

【联考综合写作篇――论证有效性分析】相关文章:

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热词分析:“重构乡村”

公务员法解读:如何理解二级申诉制度

如何有效规避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误区

联考综合写作例题及范文(1)

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热词分析:“在线教师”

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热词分析:“超载入刑”

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热词分析:“护校安园”

联考综合写作篇――论证有效性分析

2017陕西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常用排比及短语汇总

联考综合写作例题及范文(2)

推荐栏目阅读 考研 备考资料 联考综合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