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考研 >备考资料 >联考综合 >真真假假:揭开逻辑试题的神秘面纱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真真假假:揭开逻辑试题的神秘面纱

2015-04-27 | 网络

在逻辑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问真假的情况,这是非常常见,同时也经常让人有些模糊的内容。

有时,我们会说这个判断是真的;有时,我会说假设这个判断是真的;有时,我们会由命题人给的条件来判定一个命题是真。那么,这三种情况之间有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我们在做题时,又该注意什么呢?

下面,给大家细细分析。

1. 判断是真的:是指某个判断所断定的情况与实际情况是相符的。而如果我们做的某个判断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则说这个判断是假的。即与实际情况是否一致,决定了某个判断的真假情况。

2. 假设某个判断是真的:即人为的规定某个判断是真的,而不用考虑这个判断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即这种情况下,判断的真假只与命题人对它的假设有关,而与实际情况不任何关系。

3. 由命题人给定的条件来判定一个命题的真假:即命题人给我们假定了一种实际情况,让我们判断这一命题与假定的实际情况是否相符。即命题人假设是某一种实际情况。

这三种情况的相同之处在于:我们在做出判断时,都要遵守相应的逻辑规则。

不同之处在于:判断的起点和比较的对象是不同的。

第1种情况下,要以对实际情况的把握为起点,要求我们先对某个判断所对应的实际情况有所了解,而后再按逻辑规则去分析比较。而如果我们对该判断所断定的对象的实际情况没有足够的了解,那么我们对这个判断的真假情况就不能有效的做出断定。比如:

例1:所有的马都是动物。这是一个真判断,它与实际情况相符。

例2:所有的鸟都会飞。这句话对不对呢?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情况可能就不一样。实际上,我们知道这一判断是假的,因为鸵鸟是鸟,但它就不会飞。

第2种情况下,以命题的假定为起点。这种情况多出现在题目的设问当中,即如果上述命题为真。在这种情况下,题目的内容与实际情况就没有任何关系了。

第3种情况下,要以命题人假定的条件为起点(也可能是我们推理过程推出的中间结论)。比如:假定王家庄的村长姓张,则判断以下判断的真假情况(真、假或不确定)

1. 王家庄的人都姓张。

2. 王家庄的人都不姓张

3. 王家庄里有人姓张

4. 王家庄里有人不姓张

从命题假定场景作为判断的依据,则我们知道判断1的真假不确定,因为只知村长姓张,而不知其他人的情况。判断2是假的,因为村长就姓张。判断3是真的,因为村长就姓张。判断4的真假不确定,因为不知其它人的具体情况。(问题:王家庄里一定有姓王的吗?)

这三种情况出现的地方是不一样的。

第1种情况:多出现在逻辑的谬误识别中。从题型来看,一是逻辑中的比较评价题,但近年不怎么考了。二是写作中的有效性分析中。

第2种情况:多出现在逻辑题目的设问当中,它也告诉我们:逻辑考查的是思维规划,而非专业知识。因此,规则的学习是逻辑学习的重点。

第3种情况:普遍出现在逻辑题目和我们自己的推理过程中。这是大家在学习逻辑时应该着重注意和理解的。

【真真假假:揭开逻辑试题的神秘面纱】相关文章:

2017山西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整除法秒杀数学运算

公务员原生态:一位打工仔的公务员梦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别因少数公务员误读了整个官员群体

申论热点:突击花钱,真是“预算”惹的祸?

地理常识——我国城市、建筑与工程类旅游资源(三)

申论范文:推进社区法治 绘就法治蓝图

申论热点:“自愿求职”岂是“自愿中毒”

公务员法解读:公务员不得有哪些行为

面试83.6分——并非高手的感言

乡镇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模拟题一

推荐栏目阅读 考研 备考资料 联考综合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