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700多元,教材还是没买够。开学以来,云南某高校法学专业的大一学生卢小林一直为没有教材而苦恼。虽然早在开学时就交了钱,可直到现在专业课的教材还没着落。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眼花缭乱的教材市场和多样化的购买方式,使高校大一新生一方面购买教材的开销较大。另一方面,由于部分新生在开学后订购教材,书商与出版社对接走的是添订补渠道,以至于在开学一两个月后还拿不到教材,新生一头雾水、苦不堪言。为此,不少学生只有到二手书店或复印店购买,培育了盗版、影印或复印教材的市场。(12月20日《中国青年报》)
正如一句营销名言所说顾客真正购买的不是商品,而是解决问题的办法,高校正版教材贵且到货慢,盗版教材省钱又及时,在市场需求强烈的情况下,大谈尊重版权之类话的显然意义不大,因为大学生们急切需要的是解决方案,他们究竟能够花费多少时间与金钱是一个问题。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道理显而易见。曾几何时,盗版办公软件盛行,很多用户不愿意选择正版,价格因素、法律观念等固然是重要原因,但又何尝不与正版软件的营销方式息息相关,随着一些免费正版办公软件的推出,正版最终夺回了市场。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如果高校正版教材还停留在原先的销售模式,不能很好地贴近市场需求,不能与客户群(大学生)建立紧密联系,就很难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高教正版教材之所卖得贵,无外乎两种理由:一是生产环节反映迟钝,因为量少导致成本居高不下;二是在流通环节,从书商到出版社,多环节切割利润,从而造成图书整体价格偏高。在互联网时代,这两点无疑都是重大缺陷。当竞争规则已经改变,变成快鱼吃慢鱼的时候,当方法决定高度的时候,正版教材的销售还在袭守原先的业态,这多少有点不合时宜。
而盗版教材赚得盆满钵满也自有其理由。技术的进步极大降低了成本,影印、复印等手段的广泛使用,可以很快做出你想要的教材,再加上非常贴心的推销,让人很难不动心。
不管正版还是盗版教材,首先需要的是编教材,然后才是卖教材。在现实情况下,编教材是计入教师的学术成果的,甚至还会影响到其职称评审,所以编教材的教师在教学中一般倾向于使用自己编写的教材,这就使学生使用教材的选择余地大大减小。高校教师完全可以利用手中的教学权力,比如出考试题等手段,比如买教材加分的方法,推销自己的教材。
商品贵总有自己的理由。封闭的销售模式、强制式的推销等原因使教材的价格要素发生了扭曲,也正是如此,在真与假的竞争中,正版教材并没有取得一统天下的局面,对此,单纯地打击侵权行为显然解决不了问题。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杜建锋
【时政热点:正版贵得有理由,盗版赚得没来由】相关文章:
★ 四川公务员申论时政热点:打破老师“铁饭碗” 先去教育行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