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河北公务员 >备考资料 >时事政治 >时政热点:只惩不奖不利于食品安全监管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时政热点:只惩不奖不利于食品安全监管

2017-02-06 | 网络
导语:查字典公务员时事政治频道更新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政策解读、理论观察、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今天我们关注--时政热点:只惩不奖不利于食品安全监管。

工业盐勾兑色素造酱油、食品废料回收做十三香近期,媒体对天津市独流镇调料造假产业的曝光,让食品安全问题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舌尖上的安全大于天。国家向来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监管,并通过部门改革解决了九龙治水的困境。可食品安全事件为何仍屡见报端?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前对执法人员只惩不奖的制度短板,降低了执法人员的积极性和食品安全监管的成效。

此次的独流镇食品安全事件,一些人质疑相关监管部门工作不力,认为那里藏着至少四五十家造假窝点、形成了年产值上亿元规模的制假贩假产业链,当地监管部门不可能不知道,却为何放任其发展了十多年?针对这种质疑,一些食品安全执法人员的心声,可以帮我们了解其中的一些端倪。

记者在一线采访时,曾听到不少执法人员抱怨说:食品安全这一急、难、险、重的工作,本应是立功升职的好战场,但现实却是做好了不奖励,做不好了被追责,成了谁都不愿意干的苦差事。有些领导不好意思分派给下属这个出力不讨好的工作;普通职员不想学食品知识,怕被安排到食品线上;已经从事食品监管工作的人则想离开

这些抱怨,背后是当前食品安全监管的制度之弊。诚然,加重对食品安全监管执法者的责任追究,能促使他们更尽职尽责,这也是工作侧重点之一。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激励制度加以平衡,使得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执法人员往往因担心背责而畏首畏尾,执法成了唯恐避之而不及的前途冒险。

正如一位执法人员所说:我去了,检查出了问题,避免了事故,得不到任何奖励;没查出问题,但后来又出事了,我反而会受到追责。不去没事,去了有事,谁还愿意去?这名执法人员坦言,现在有些执法人员整天不是想着如何强化执法,而是想着如何逃避责任。记者了解到一名执法人员,就因为参与了一次药品安全的执法活动,在无过错的情况下受到纪律处罚,相当长时间内无法得到提拔,从此对工作心灰意冷、丧失热情。

不难想象,如果执法人员心思不在工作上,食品安全监管注定会出纰漏。因此,提高执法人员的积极性,让其回归工作本位,乃是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当务之急。

加重对执法者的责任追究固然没错,但要在完善相应的操作规范、对执法责任进行更加科学分析和认定的同时,还需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针对工作出色的执法人员设立相应的奖励措施,让多劳者得其偿,有功者受其赏。

一些执法人员表示,优秀公务员评选原本可作为一种激励举措,但当下,该评选有流于形式的倾向。在一些机关,优秀部门和优秀公务员轮流坐庄成为潜规则,使得优秀的评选背离了最初的本意,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因此,在奖励端提高执法者的积极性,除了要打破优秀评选的潜规则之外,还应进一步拓宽奖励途径,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财政资金,以及将执法效果切实纳入晋升考核体系等措施,让执法者在其位谋其政,发挥出更积极的工作能动性。当前,一些地区已经在进行物质奖励等各种尝试,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要从根本上予以改观,仍需要有更科学、系统的制度设计。

【时政热点:只惩不奖不利于食品安全监管】相关文章:

申论热点:楼市调控不能放松

时政热点:只惩不奖不利于食品安全监管

申论热点:莫为一时之利贻误发展大计

申论热点:耕地保护要杜绝“监守自盗”

时政热评:苹果三件套别成了校园“炫”的标签

申论热点:三问新安江生态补偿

申论热点:清除校车高危“常态”,不能再拖了

申论热点:农民工融入不只是改称谓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铁路改革应超越内部改革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交通安全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