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国家公务员 >备考资料 >行测 >数量关系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高频考点学习:溶液浓度问题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高频考点学习:溶液浓度问题

2016-05-17 | 网络

浓度问题是行测中的常考题型,对多数考生来说相对简单。但要做到速解、准解,我们需要在掌握浓度问题的概念和公式的基础上,弄清楚溶质与溶剂的变化,并根据题型环境的不同,利用相应的解题方法。如此,经简单训练及运用方能达到快、准、狠的解题目的。以下查字典公务员教育专家为大家详细讲解。

》》更多、更全行测技巧、考点大全、行测每日一练 尽在查字典公务员教育行测频道《《

一、基础公式

在介绍方法前,我们先复习下基础概念及公式,无论哪种题型都会得用到:

溶质就是放进去的那种固体或者液体,溶剂多数情况下就是水。

溶液就是把某种固体或者液体放入水里面,即溶质和溶剂两者混在一起的整体。

浓度就是溶质占到整个溶液的百分比,即浓度=溶质溶液。

二、常见题型

(一)题型特征:单一溶液的蒸发或稀释,此过程往往溶剂或溶质有一者守恒,抓住不变量是我们解题的关键。

1.方程法

方程法适用于大部分浓度问题,具有思维过程简单的特点。一般来说,方程法有两个要素,第一是设未知数,要求易于求解;第二是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例题:一杯含盐15%的盐水200克,要使盐水含盐20%,应蒸发( )克。

A.80 B.60 C.50 D.45

查字典公务员解析:对比前后两者情况,溶质的质量是不变的,所以可以根据质量守恒列方程:设后来溶液总质量为X,所以15% 200=20%X,求得X=150,故蒸发200-150=50克。选C。

2.特值法

对于那些比例非常明确的浓度问题,题干只有相对量,缺少计算所需的具体数值时,往往要先设其中某些量为特值,从而简化计算步骤。

例题:一个容器内有若干克盐水,溶液的浓度为3%,加入一些水,此时溶液浓度变成2%,请问如果再加入同样多的水后,溶液的浓度是:

A.1.8% B.1.5% C.1% D.0.5%

查字典公务员解析:想求得最终浓度,根据公式可知需要表示出溶质质量及溶液质量,而两者在题干中都没有提及,所以需要自己设值,因为在不断加入水的过程中,溶液质量变大,而溶质质量守恒,所以将溶质质量设为特值,为了简单计算设为6。则根据所给浓度,开始时溶液质量为6 3%=200,第一次加入水后,溶液质量变为6 2%=300,则可知加入水的质量为300-200=100,所以再加入100水,溶液质量为400,则此时浓度为6 400=1.5%。选B。

(二)题型特征:一种高浓度的溶液A和一种低浓度的溶液B混合后得到溶液C,那么溶液C的浓度一定介于溶液A和溶液B的浓度之间。

运用方法:十字交叉法

对于两种溶液混合的结果:某一溶液相对于混合后溶液,溶质增加;另一种溶液相对于混合后溶液,溶质减少。由于总溶质不变,因此增加的溶质等于减少的溶质,这就是十字交叉法的原理。

例题:甲杯中有浓度为17%的溶液400克,乙杯中有浓度为23%的同样溶液600克,现在从甲、乙取出同样质量的溶液,把甲杯取出的倒入乙杯中,把乙杯取出的倒入甲杯,使甲乙两杯溶液的浓度相同,请问现在两杯溶液的浓度是多少?

A.20% B.20.6% C.21.2% D.21.4%

查字典公务员解析:分析题干可知,相当于浓度为17%的溶液和浓度为23%的溶液混合在一起,混合后的溶液浓度一定介于17%和23之间,所以可以把混合后整体的浓度设为X,利用十字交叉法解决,混合前的浓度分别和混合后的浓度作差,大数减小数。步骤如下: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高频考点学习:溶液浓度问题2

因为右端浓度差之比为左端两种溶液质量之比,即得 ,求得X=20.6%。

这几年浓度问题命题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再多的花样也是经基础题型演变而来。所以查字典公务员教育专家希望大家夯实基本的解题方法及技巧,做题时首先判定题型,然后迅速反应方法,积极争取考试时间!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高频考点学习:溶液浓度问题】相关文章:

2017浙江公务员考试备考这五点不可轻视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谁来拆除民间资本“玻璃门”

2017公务员考试行测难点解析:多次相遇问题

2017多省公务员考试行测考点:数量关系之特值思想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铁路改革应超越内部改革

2017山西公务员考试行测重点题型:行程问题

2017江西公务员考试报名流程

报名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何为应届毕业生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村民反暴力拆迁被碾死

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测评要素解读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