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对15元公务餐的关注,包含着对信息公开和阳光政务的新期待,对改革和创新的新期待
来人来客,一律在乡政府机关食堂就餐;每人每顿,无论领导客商,标准只有15元;抽烟不发整包烟,喝酒就喝自制的酒这是四川仁寿县珠嘉乡推行6年之久的按标定人公务接待制度。
人们有太多的理由叫好:一项看似不可能推行的制度,偏偏就推行了;看似不可能坚持的做法,偏偏坚持了6年;看似迈不过去的面子关、人情关,偏偏就迈过去了。
人们也有太多的理由担忧:当这一做法只是出现在偏僻的乡村,很大程度上还是维系在一个人身上的新政由这个乡的乡党委书记制定并力推时,会不会随着这位书记的调离升迁而废止?坚持了6年,能坚持10年、16年么?珠嘉乡式接待到底能有多大示范作用?
确实,珠嘉乡之所以显得孤独,是因为时下的制度规定和现实环境仍然缺少对这一做法的有力支持。即便其上级领导和相关来客都表示认可和支持,也并不意味着它具备在更大范围内推广的可能。
不妨看看我们的现实环境。在很多人看来,只要不贪不占,吃点喝点算得了什么?不仅如此,出手阔绰,吃喝讲究,在一些人看来是与接待热情、体面周到、高度重视画了等号的。个别人甚至将此视为下级做事大方、能挣能花、有魄力有本事的表现。凡此种种,构成了公款吃喝文化的潜规则,对公务接待规定置若罔闻,廉价接待餐往往会叫好不叫座。
但这也正是异类珠嘉乡的可敬之处:并不在于餐费标准只有15元,而在于数年一以贯之背后所体现的挑战潜规则的勇气、按章办事的坚持,以及阳光政务的理念。
对珠嘉乡式接待,人们叫好也好,担忧也罢,实质上包含了一种期待,对基层新政和干部作风的新期待,对信息公开和阳光政务的新期待,对改革和创新的新期待。
就全国来看,这样的创新和尝试,尤须制度上的有力推进。当信息不能彻底透明、政务不能置于阳光下,也就谈不上充分的监督,公务接待的相关规定,就会沦为名存实亡的空文,甚至变成餐桌腐败。去年,国务院就明确提出将中央部门的公用经费统一压缩5%,今年起,从中央部委到地方政府,也要求按规定进行三公经费公开,这是阳光政务的制度化探索和尝试。只有这样的硬性规定多了、实了,才会起到节省支出、避免浪费、改革政务的效果。
刹住公款大吃大喝之风,更需从领导干部做起。倘若领导干部能处处严格要求、率先垂范,相关规章能够严格执行、不越雷池,上行下效,标准公务餐才可能继续坚持,公款吃喝风才能有效刹住,百姓所盼望的廉洁勤政、阳光政务也才能尽快实现。
【申论热点:“十五元公务餐”能走多远】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