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中心和教育研究院于2010年启动了中国大学生就业追踪调查。问卷询问了毕业生理想的就业单位类型,发现学生理想的单位类型是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具有活力的民营企业不被学生看好,而工资较高的外资企业也同样未受到学生的青睐。(6月27日《新快报》)
近年来,每每涉及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有关部门都会强调转变就业观念。但是,如果说行业没有差别、职业无优劣之分,年轻人何苦要争破头去考公务员、进国企?
或许每一个时期,社会上都会有少数大家公认的好单位、好工作,现在大家不约而同地把这种好工作赋予了机关事业单位、大国企,肯定是经过认真比较衡量的结果。可以说,在这个创业艰难、就业压力巨大的年代,不仅是大学生,几乎整个社会对公务员等体制内工作,都有着近乎盲从的认同感。
近几年美国经济不景气,也出现年轻人大量失业问题。但与中国不同的是,在美国,年轻人并未因此增加对相对稳定的公务员职业的喜好,美国联邦审计总署对几所大学的调查显示,愿意报考公务员的只占被调查者的3%左右。原因很简单:美国公务员只是一种普通的公共服务岗位,待遇偏低又辛苦。
数据显示,目前虽然民企承担了绝大多数国人的就业,但中国民企大多短寿,存活期平均为3~5年;与公务员和国企相比,前者正常被辞退员工占总数的比例约为0.05%,而民营和非国企企业的淘汰率一般在5%到15%之间。不仅如此,公务员、国企工作还代表着体面、轻松,较高的收入及较高的社会地位等。更何况公务员、国企代表着公权与公共资源,在一个官本位的社会,公权不仅某称程度上决定着利益分配,也是衡量一个人事业成败的重要标尺。
这些年,社会变革让许多职业起落沉浮,比如从前素有金饭碗之称的外企,过去一直被中国大学毕业职场新人视为非常理想的工作场所,但近年来,由于政策优惠等超国民待遇的取消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外企大幅裁员、减薪,工作压力大、不稳定的一面不断暴露出来,外企在大学毕业生心目中的形象已风光难再。但唯有公务员等体制内职业,多年来面对各种社会风浪洗礼,不仅保全了既得利益,还不断扩展着利益的外延。
有评论警告说,社会创新的活力来自社会各要素的充分流动,年轻人扎堆国考,除了造成人才堆积,加剧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也会埋没创造,弱化有关基础产业的成长,阻碍国家的长远发展。
但在就业形势严峻、社会保障不健全的大背景下,缺乏安全感的年轻人不约而同地选择回归体制内,似乎也无可厚非,毕竟人往高处走嘛,体制内工作不仅稳,还几乎在很多价值维度上都占尽了优势在综合考虑权利、财富和声望等因素时,它们是所有职业中的较好选择。大家在苛责年轻人就业观念的同时,如何从利益分配上矫正就业取向过度集中问题,不让个别优势职业的地位一再被维护与强化,这才是我们亟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山东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偏爱公务员:回归体制内求安稳】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