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上海公务员 >备考资料 >时事政治 >时政热点:仅靠职称改革培养不了“口碑教授”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时政热点:仅靠职称改革培养不了“口碑教授”

2016-01-22 | 网络
导语:查字典公务员时事政治频道时间发布每日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政策解读、理论观察、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今天我们关注--时政热点:仅靠职称改革培养不了“口碑教授”。

近来,河南大学高规格特聘三不讲师常萍为副教授一事引发热议。

备受学生敬重的常萍老师,为本科生讲了32年古代文学,任教期间不出书、不发论文、不申报职称,只专注教学,直到退休仍是讲师,被誉为口碑教授。真心赞叹之余,人们将学校的返聘视作迟来的认可,纷纷呼吁切实变革当下的职评制度,给常萍式的专注教学者正名,希望通过薪酬待遇等现实保障措施激励更多的人静心教学。

客观地说,独特的口碑教授现象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嘲讽了现行的职评制度,反衬其存在弊病。但需要说明的是,从本质上来看,口碑教授是用心从教的结果,与职称评聘本身并无多大干系。倘若只是寄希望于职评制度的变革,甚至认为只要将过分侧重科研的职评制度推倒重建,就会产生更多的口碑教授,无疑有些剑走偏锋。且不说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离不开教科研,即便真的不要求论文专著了,恐怕也不见得就能涌现众多口碑教授。一味放宽对科研的要求,不仅于事无补,还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

一般来说,教学和科研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其标准或许见仁见智,但任何精彩的课堂,都离不开独到深入的研究。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校重视科研并没有错,公众所反对的只是对科研的过分注重而已。这种惟科研是从的风气,会导致教师不愿花费精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智慧,甚至无心教学,为了科研而科研,乃至弄虚作假、舞弊成风

根据现有的报道,我们不难发现常萍老师的三不行为应该不是因为科研能力欠缺。她讲李白,那她就是李白,激情万丈、潇洒狂放;她讲王维,那她就是王维,宁静淡远、通透旷达;她讲苏轼,那她就是苏轼,才华横溢、如万斛泉涌、不择地而出毕业已经十多年了,这十多年里,见过很多人,上过很多老师的课,听过很多国内外名人的讲座,但是,没有一个能像常萍老师那样,带给我那种震撼如此精彩绝伦、震撼人心的课,相信只要稍加整理,就是含金量极高的论文和专著。换而言之,常老师之所以不出书、不发论文,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或许是因为她过于专注教学,没有时间和精力将之转化为科研成果;或许是因为她不满于科研造假,洁身自好;或许是因为她述而不作,没有兴趣,志不在此

一言以蔽之,常萍之所以成为常萍,关键在于其独特风骨。无论是两次婉拒央视《百家讲坛》的邀请,还是不在意讲师和教授的工资差距,甚至到现在也不知道,也没有打听过,抑或是学生发出的中国传统士子的信仰、操守和风度已经融进了她的精神血液她不只教授知识,更传递人生感悟之类的由衷感叹我们不难看到这确实是一位富有教育情怀,坚守人生本真,淡泊名利的中国好老师。人生是可以说不的,我们可以选择拒绝一些世俗在意的东西,如果那让我们更远离内心与幸福。她这样教育学生,而在现实中也正是这样做的。

龙应台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很多时候,比体制更重要的,是个人。因此,要想培养出更多的常萍式口碑教授,绝不仅仅是职评制度改革的问题。职称评聘的弊病固然需要大力革除,但更重要的还在于我们的内心,是否愿意并有能力做一位好老师?

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查字典公务员时事政治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时间处理。

【时政热点:仅靠职称改革培养不了“口碑教授”】相关文章:

申论热点:别让广告“绑架”电视剧

申论热点:社会组织“松绑”考验谁

申论热点:医改进入“深水区”

热点时评:谁为“无人问责”担责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突击花钱,真是“预算”惹的祸?

【时政大事记】聚集改革资源激发创新活力

申论热点:电光幻影,如何呈现真实的中国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直面“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社会组织“松绑”考验谁

申论热点:旅游景区要走出“公地怪圈”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