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也成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新词,备受社会关注。
工匠精神,古今中外皆有。提到工匠精神,不少人很快会联想到瑞士的钟表、德国的汽车。中国同样也有着悠久的匠文化传统,留下了都江堰、故宫等享誉中外的作品。
何为工匠精神?有企业家曾形象地将之形容为一针捅破天的决心,即在行业细分领域做到国内乃至世界。往小里说,工匠精神体现的是生产者在技艺和工艺流程上的精益求精,将产品打造成精致的艺术品,而不仅是商品;从大处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钻劲背后则是对事业和人生的敬畏之心。
为何再提工匠精神?众所周知,当前国内产品竞争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低价、低质,不仅难以充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也不利于行业进步和技术创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品质和个性表达的追求已成为大众消费的重要趋势。这是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机会。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出台,不少人走上了互联网创业的道路,诸如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平台也在蓬勃发展。然而,其中也存在一些不好的苗头,创业过程中急功近利者有之,对实体产业认识不足者有之,只玩概念不做实实在在创新的亦有之。
《中国制造2025》已开始实施,从制造大国发展成制造强国,企业是生产主体,产品和技术创新是关键一环。双创时代更加需要工匠精神,青年创客要沉得下心、坐得住冷板凳,真正做出匠心独运、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作品。政府层面也应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建立更多创新试错机制,让敢于创新者创得起新。
《尚书大禹谟》有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工匠精神本质上就是古人所说的精一哲学。实际上,不光产品和技术创新需要工匠精神,社会的行稳致远同样也需要多一点踏实专注的匠气。
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查字典公务员时事政治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时间处理。
【时政热点:“双创”时代呼唤工匠精神】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