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故宫启动百年大修规划,计划持续到2020年。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2014年至2015年间,这一修缮工程却中止了一年多的时间。12月6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举办的近现代建筑遗产与当代城市更新发展的高峰论坛上,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透露了当初叫停修缮工程的原委。(12月11日《北京青年报》)
2002年,从国务院召开会议决定对故宫进行全面维修,到位于故宫西华门的武英殿建筑群的修缮工程启动,意味着备受国人瞩目的北京故宫百年大修规划正式拉开序幕。据称此次修缮计划将会持续到2020年,这也是自1911年辛亥革命以来,故宫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时间最长的一次修缮。然而,坊间似乎并不知晓,2014年至2015年间,这项浩大的修缮工程中止时间超过一年之久。而披露这一秘史的,正是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
故宫的宫殿建筑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总面积达72万多平方米,传说有殿宇宫室9999间半,被称为殿宇之海,气魄宏伟,极为壮观。正因如此,修缮故宫的任务尤为艰巨而迫切。现如今,距离2020年故宫600岁生日的百年大修仅剩4年时间,若不加快速度,很难达成故宫建筑基本不倒、不塌、不闪、不漏的光荣使命。
叫停故宫修缮,从表面上看,与推进百年大修规划背道而驰,是一种慢作为的表现,但从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透露的原委情况分析,当初故宫修缮被叫停,其实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也是对文物的另一种保护。
不专业的修缮方案,反倒容易造成修缮性破坏。一方面,受限于招投标制度。项目招标和政府采购方式比的就是便宜,在重修材料、劳动力上压低成本,施工质量自然就没法得到保证,同样,也就会招致包工头找廉价民工上太和殿的厄运。另一方面,缺少熟练工匠,技术力量匮乏。由于老工匠没有干部身份,到了年龄要退休,不能返聘,而古建维修工种包括砖瓦灰沙石,油漆彩画糊,做这行不仅需要经验,更要有吃苦精神。
基于这些体制或机制上的问题,故宫便逐渐失去了专业的施工队伍,也造成了今天修缮的困局。粗糙而毫无专业性可言的文物修缮,明显有违百年大修规划的初衷,也与故宫入选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国家重点文保单位的厚重感不匹配。幸运的是,2015年单霁翔在双周协商座谈会上哭诉后得到批示,故宫的事要特事特办。故宫的修复亦自此开始重新运作,且不再视为工程,而是研究性的保护项目。
像故宫这类中国古代文化的结晶,一旦遭遇破坏往往是不可逆的。修缮工程绝不能有丝毫的随性和盲目,否则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损毁。今年9月份辽宁绥中最美野长城遭遇水泥抹平,无疑让国人扼腕叹息。诚然,及时叫停不专业的修缮工程,是对文物保护规律的纠偏。同时,叫停不专业修缮不能止于故宫,而应当成为文物保护工作的风向标。事先进行充分的勘测评估,找到每一件文物的病害,从细节上恢复文物面貌,当是推进修缮工程的科学态度和应有之举。
稿源:荆楚网
作者:磊磊
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查字典公务员时事政治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时政热点:“叫停故宫修缮”应成文物保护的“风向标”】相关文章:
★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发展接力”不能变成“污染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