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云南公务员 >备考资料 >时事政治 >时政热点:反思公交车纵火案别模糊了底线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时政热点:反思公交车纵火案别模糊了底线

2016-01-07 | 网络
导语:查字典公务员时事政治频道第一时间发布每日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政策解读、理论观察、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今天我们关注--时政热点:反思公交车纵火案别模糊了底线。

债务纠纷问题需要解决,不能任由此类问题引发、导致更多的社会问题,这会给社会带来种种难以预防的隐患;同时,对纵火者必须予以严惩,同情应该指向的是他曾经的遭遇和扭曲的灵魂,而不是他纵火的行为。

宁夏银川公交车纵火案的基本事实已然明晰:1月5日7时许,宁夏银川市贺兰县一辆行驶中的公交车起火。15时,宁夏银川市委、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确认此次公交车着火事故遇难人数上升至17人。16时30分许,犯罪嫌疑人马永平被抓获。据初步披露的信息,马永平因承建贺兰县洪广镇移民安置工程与分包商产生债务纠纷,采取极端行为对社会进行报复。

出了公交纵火惨案,人们总会善意地做一个假设:如果,当初纵火者的债务纠纷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也许最后的惨案就不会发生。这种假设出于对惨剧的悲恸,出于对危险的忌惮,也出于人们心底的善良谁愿意看到惨剧发生呢?虽然,事情已经发生,假设也只能是假设;但是,假设也可以提供一个反思的角度,在惨剧面前任何角度的反思都有必要,都有意义。

只是,应该警惕这种反思简化事件的因果关系。诚然,债务纠纷是公交纵火案的诱因之一,但是导致公交纵火案发生的原因还有很多,它们或许比讨薪不顺利更重要。现实生活中,有债务纠纷的人有许多,他们并没有像纵火者一样丧心病狂。所以,不能简单地得出纵火是因为债务纠纷的结论。这种简化会导致议题的转移人们转而声讨欠薪等债务纠纷行为,降低对纵火行为的批判。

债务纠纷当然是一个社会问题,对于当事人来说,也许是一个致命的困境。可即便如此,他也应该对自己的行为作出预判,而不至于伤害无辜债务纠纷能成为公交纵火的理由吗?公交纵火可能的结果是什么?当一个人对他人的生命任意践踏时,他就是一个丧心病狂者,无论他有什么样的理由和委屈。意图伦理本来就是有缺陷的,意图正确不能成为行为正确的支撑和依据。何况,纵火者连正确的意图都不具有,他只是遇到了债务纠纷的问题和困境,他只是感觉受到了委屈,失去了希望。这种感受能成为杀人作恶的借口吗?

现实中,很多事情会纠缠在一起,形成一个复杂的问题;在判断这些问题时,人们通常会纠结,觉得是非没有那么容易分清楚。就像对于公交纵火者,人们一方面觉得他是一个十恶不赦的罪人,把公交车变成了别人的地狱;但在得知他的经历时,又会有心怀同情,觉得如果债务纠纷得到圆满解决,纵火案也许就不会发生。纠结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关键是,人们在纠结的同时应该能够分得清底线,能够作出正确的价值排序可以对纵火者予以同情,但是他的行为确实十恶不赦;任何理由都不能成为暴力和恐怖的借口,反思问题不能模糊了底线。

债务纠纷当然需要解决,不能任由其引发、导致更多的社会问题,这会给社会带来种种难以预防的隐患;同时,对纵火者必须予以严惩,同情应该指向的是他曾经的遭遇和扭曲的灵魂,而不是他纵火的行为。如果在判断时缺少价值排序的意识,就可能简化了事件的因果关系,就可能混淆了议题的轻重缓急,在泛滥的同情和泛化的批判中模糊了价值标准,放弃了道德底线。这显然无助于问题的反思和危机的预防。

【时政热点:反思公交车纵火案别模糊了底线】相关文章:

申论热点:用好扶贫“新国标”这把尺子

理论性热点:出租车管理体制亟需改革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村民反暴力拆迁被碾死

申论热点:三元餐补,善政如何善用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发展接力”不能变成“污染接力”

申论热点:建立更加科学的“复出”机制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急待整改的“隐患校车”

申论热点:民主党派参政亮点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三公”公开需要“问责落地”

申论热点:“序长不序爵”挑战大学行政化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