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已经查实的高考移民,清退当然没有错,但是不能仅仅清退了事。还应该深入追查移民背后的利益链条,以及可能存在的选择性执法rdqu等诸般情形。
据报道,今年高考前,内蒙古自治区招考中心接到大量举报河北各级官员将孩子送往内蒙古参加高考的举报,被举报官员分布在河北各地的党委组织部、公安局、水利局等部门,以县级公务员居多。其后,该中心已清退几百名来自河北的高考移民。
每年的高考前后,高考移民都会引起坊间热议。这一次,则是地处西部地区的内蒙古。来自内蒙古教育考试部门的消息显示,2014年年底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已成功清退1465名高考移民,其中有几百人来自河北。
不过,看似大张旗鼓的清退之举并没能完全平息事端,而只是撕开一个小小的口子,呈现出更为复杂、坚硬的现实。
一方面,清退过程是不是做到一视同仁、有没有存在选择性执法,值得追问。这一点,从高考开考前依然高热不退的举报可见一斑。
据新华社去年报道,呼和浩特市教育局日前对本市两所民办中学检查发现,持自治区外身份证号的690名学生中,有590人不在本校实际就读,被取消学籍。另据新华社去年报道,11月20日下午至21日上午全区范围内开展清查区外身份证号学生空挂学籍专项行动。初步查明,在受检的269所高中,有好多考生不在本校实际就读。两校即查出590人,而全部269所高中只查出语焉不详的好多,数据如此混乱,让人难以理解。
另一方面,对于已经查实的高考移民,清退当然没有错,但是不能仅仅清退了事。还应该深入追查移民背后的利益链条,以及可能存在的选择性执法等诸般情形。
以河北为例,为何当地会出现大规模移民的情形?除地缘邻近之外,两地有关部门睁一眼闭一眼的松弛管理,则是高考移民每每成功的关键所在。有报道也提及,这在河北催生了一个倒卖户口的地下产业,这些移民中介通过关系网络帮河北家长迁移户口至内蒙古,从中收取好处费。
于是,至少在高考移民方面,一向堪称严格、细密的户口管理、学籍管理制度,出现了令人称奇的疲软与松弛,成为权力与金钱随意围猎的对象。只要拥有一定的权力背景,或者愿意支付足够的费用,移民就会一路畅通。特别是,权力覆盖之下,部分官员的子弟,即便也招致当地查处,则其漏网的几率显然也比一般人家的孩子高得多。事实上,这也是从5月25日到高考开考这段时间举报大热的根源所在。
高考移民造成的社会不公,由此呈现出双重叠加的特征,大量外地考生涌入,挤占了本地考生的指标;而有权势、有地位、有关系者的长袖善舞、予取予求,也是对输出地考生的不公平。
也因此,当下之计,有必要彻查高考移民背后的权钱交易,既要清退违规的移民,也要追查违规办理移民的内鬼既要查处灰色的利益链条,也要防范权力介入下的选择性执法。
【时政热点:“高考移民”不能清退完事】相关文章:
★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清除校车高危“常态”,不能再拖了
★ 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发展接力”不能变成“污染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