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慈善的起步相对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而言是略晚的,中国慈善近些年来也面临着很多挑战,与慈善相关的一些热点话题也在近两年的公务员考试中频频出现,所以当下出台的中国首部《慈善法》也值得各位考生去关注。下面,查字典公务员教育专家就来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中国首部《慈善法》。
1.《慈善法》的梗概内容
《慈善法》共12章112条,涉及慈善组织的申请登记、监督检查和个人发布求助等问题。其中明确了慈善组织、捐赠人、受益人三类慈善活动主要参与主体,享受税收优惠的权利;明确了对开展扶贫济困的慈善活动要实行更特殊的优惠;允许企业捐赠结转以后三年扣除。
2. 《慈善法》出台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慈善事业已经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社会捐赠量2014年突破千亿,建立的慈善项目达数百万个。与此同时,慈善捐赠标的日趋多样性,已经扩大到股权、有价证券、知识产权等经济发展的新产物。然而,随着慈善事业的快速发展,慈善税收优惠配套机制不足等问题开始暴露,慈善组织对于税收优惠政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比如说,企业捐赠通过具有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慈善组织进行捐赠,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可以从其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但是企业如果捐得多了,远远超过当年利润总额12%,能够享受的优惠就显得不足了。这样就大大的减退了企业捐赠的积极性。另外,对于慈善组织、捐赠人、受益人的优惠在整体上没有形成统一制度,对扶贫济困这样更需要国家扶持的慈善领域还没有特殊的倾斜政策,这样也导致了整个慈善系统的操作没有一个标准的章法可依,让整个慈善活动进行的不够规范。
这样高速发展的慈善事业,急需更为完善的税收优惠政策、更为明确统一的制度来助力。而首部《慈善法》就是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之下应运而生的,《慈善法》中明确慈善组织、捐赠人、受益人依法享受税收优惠、明确了企业慈善捐赠结转制度。这些制度安排,能够很大程度的现实慈善的规范统一化管理、以及提高企业参与慈善的积极性,将极大地推进慈善事业发展。
3.如何确保《慈善法》中优惠政策落地
第一,做好顶层设计。研究在慈善法和现有税法框架下,按照财税体制改革的整体要求,推动出台加强慈善组织税收优惠和监管的指导性意见,分层分步地推进和完善慈善组织税收优惠政策。确立利用税收来引导和规范慈善组织发展、强化税收杠杆作用的指导思想。
第二,完善现有税收政策体系。根据慈善组织在办理税收优惠有关事项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认定、非营利组织自身收入免税资格认定等现有制度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现有税收政策体系,建立和完善原则清晰、标准明确、易于操作、便于监管的慈善组织税收政策体系,并按照慈善法的规定进一步落实新的税收优惠。
第三,建立政府综合监管机制。建立健全财政、税务、民政等多部门联合的信息共享和综合监管机制,加强对慈善组织的财产、活动、内部治理、信息公开的监管,确保税收优惠不被滥用。
【2017国考申论热点话题预测:慈善法】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