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缘于实干,祸患始于空谈。实干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注重落实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习近平总书记在履新之初就向全党郑重宣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形式主义列为四风之首,矢志根除虚浮作风;到全面深化改革强调把抓落实作为推进改革工作的重点,致力实现改革蓝图,强调实干、注重落实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鲜明品格。
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机遇稍纵即逝,改革不进则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蓝图,靠什么绘就?13亿人的中国梦,靠什么实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持续奋斗?空想清谈只会贻误发展,实干苦干方能成就梦想。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脚踏实地地奋斗、扎扎实实地工作,才能无愧于人民期待和时代责任。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 解读
不管是国家要实现振兴,还是个人要成就事业,都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为立志,二为勤勉。立志是前提,勤勉为保障,无志不足以行远,无勤则难以成事。习近平同志在不同场合,多次引用这句含义隽永的古语,正表明立志与实干相辅相成的关系。我们有着宏大的发展目标两个一百年近在眉睫,民族复兴中国梦曙光在前;我们也面临复杂的发展环境发展攻坚期,多少工作要推进;改革深水区,多少困难要破题。正因此,我们更需苦干实干,以务实作风、踏实态度,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步一个脚印朝前走。而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也能找到人生舞台、收获出彩机会,以志为方向、以勤为动力,与国家、民族一起前行。
■ 原典
王曰:呜呼!凡我有官君子,钦乃攸司,慎乃出令,令出惟行,弗惟反。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学古入官,议事以制,政乃不迷。戒尔卿士,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惟克果断,乃罔后艰。
﹝上古时代﹞《尚书周书周官》
■ 释义
《尚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经学文献,其中《周书》是《尚书》组成部分之一,相传为记载周代史事之书。
这句话的背景是,周成王灭了淮夷,回到王都丰邑,和群臣一起总结周王朝成就王业的经验,并向群臣说明设官分职用人的法则。他在告诫有官君子(大夫以上有职事者)要忠于职守、勤于政务时说:你们要认真对待你们的职责,不能怠惰疏忽,要知道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这句话中的两个惟字当由于讲,意思是说,取得伟大的功绩,在于志向远大;完成伟大的事业,在于工作勤奋。
一勤天下无难事。
《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 解读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什么是实干?首先就是脚踏实地的劳动。中国多年来的发展,印证着习近平同志引用的这句话:30多年快速发展的中国传奇、13亿人民生改善的中国故事,哪个领域没有劳动者奉献的身影?飞天梦、奥运梦、世博梦、登月梦,哪次梦圆没有劳动者拼搏的汗水?诚如习近平同志所说: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当今中国,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命题,任务更加繁重,挑战更加巨大。越是这样,越需要依靠劳动这个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唯有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才能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最澎湃的激情、最持久的动力,把发展推向新境界、让梦想抵达新高度。
■ 原典
为人在世莫嗜懒,嗜懒之人才智短。百事由懒做不成,临老噬脐悲已晚。士而懒,终身布衣不能换;农而懒,食不充肠衣不暖;工而懒,积聚万贯成星散。士而勤,万里青云可致身;农而勤,盈盈仓廪成红陈;工而勤,巧手超群能动人;商而勤,腰中常缠千万金。噫嘻噫嘻复噫嘻,只在勤兮与懒兮。丈夫志气掀天地,拟上百尺竿头立。百尺竿头立不难,一勤天下无难事。
﹝清﹞钱德苍《解人颐勤懒歌》
■ 释义
《解人颐》二十四集,清钱德苍重辑。根据书前作者写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的序可知,他是根据坊间流传的《解人颐》初集、二集及《新订解人颐》三部书,复为去陈集新,又从而广益之,重新付梓的。
《解人颐》收录的这首《勤懒歌》,是对古代的四民士、农、工、商的劝勤戒懒。结语为:百尺竿头立不难,一勤天下无难事。意思是,只要勤奋,天下就没有难做的事情,即使百尺竿头也能昂然挺立。百尺竿头,佛教比喻道行修养的极高境界,也作百丈竿头。
关于勤奋,古人多有论述,诸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等。《勤懒歌》更强调了勤奋努力的重要作用。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 解读
在印度尼西亚的演讲中,习近平同志引用这句话表明国家间的和睦友好,必须夯实双方关系的社会土壤在法国的演讲中,习近平同志用这句话阐释中法友谊是两国人民辛勤耕耘的结果而在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这句话用来说明基层工作创新对于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性。习近平同志之所以钟爱这句话,正是因为其中充满了大与小、多与少、成与始的辩证思考。在阐明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同时,也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才可能有大发展、成大事业。正如愚公移山的典故,一筐土一筐土地搬下去,子子孙孙无穷尽,就总有达到目的的那一天。
■ 原典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春秋﹞老子《老子第六十四章》
■ 释义
春秋时期,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提出谨小慎微和慎终如始的主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两臂围拢,形容树木粗大。毫末:幼苗,比喻细小。意思是说,合抱的大树由细小的幼苗长成,九层的高台由一筐一筐的泥土堆成,千里远的行程须从脚下开始。形象地论证了大事都是由小事逐渐发展演变而来的道理。
老子大生于小的思想对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荀子产生了影响。在《荀子劝学》中,荀子提出了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等观点。但与老子不同的是,荀子据此提出了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积极进取的主张,与老子顺应自然的无为无执思想大异其趣。相同的前提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这反映了儒道之间既相互取益又相互抵牾的复杂关系。
【2017北京公务员考试申论素材之习近平用典——笃行篇】相关文章:
★ 2017陕西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技巧:运用时空思维 创新文章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