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青海公务员 >备考资料 >行测 >数量关系 >数学运算12篇
北京 上海 山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吉林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河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青海 陕西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数学运算12篇

2008-10-26 | 网络

巧用代入法助你快速解题

行测考试的难点在于,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要做大量的题目。这时速度和准确率往往不能协调好,要想在规定的时间内把题目做完,可能会错很多题目;要想正确率高一些,在规定的时间内就做不完题目。这是很多考生面临的问题。而相对于行测考试的其他题型,数学运算是很多考生最头疼的题型,也是最浪费时间的题目,很多考生对于数学运算采取了放弃的策略。这样就白白丢掉了很多分数。

其实数学运算真的有那么难吗?经过多年的研究,我发现数学运算的题目往往都有一些巧妙的解答方法,可以快速准确的做出答案。

分析行测试卷,我们可以明显发现考试的特点:都是选择题。这就意味着,正确答案就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我们的任务不是做出正确答案,而是选出正确的答案。经过这样的转化,我们可以想到,代入法是一个不错的选出答案的方法。

我们先来看一道例题:

某机关盖车棚剩下一批砖,办公室部分人员都帮忙把砖搬走,若每人搬3块还剩10块,每人搬4块少20块,问共有多少块砖?

A.100B.110C.120D.130

看到这道题目,我们能想到方程法,可以设未知数,列方程,进行复杂的求解。这也是数学运算浪费我们时间的原因。但是如果我们用带入法来解决这道题目,就会发现方便了不少。假设一共有100块砖,每人3块剩10块就是30人,每人四块少20块,正好符合题意,所以我们可以快速选出答案A。

通过上面的例题,我们可以总结出使用代入法的题目特点:题目很复杂,不能轻易的看出等量关系。这时用带入法会很简便,也是命题人想让考生所采取的方法。

我们再看一道例题练习一下:

1980年李红出生时,她爷爷的年龄时他自己出生年份的1/29,问李红爷爷在1988年时年龄是多少?

A.76岁B.64岁C.86岁D.74岁

这道题目关系很复杂,不能轻易的得到等量关系求解,所以我们考虑用代入法。我们从最小的选项开始验证。假如1988年爷爷的年龄为64,那么出生年份就是1988-64=1924年,而1980年爷爷年龄为56,不是出生年份的1/29,所以排除掉,经过验证,1988年爷爷的年龄应该为74,故选择D。

我们再看一道例题:

一会展中心有大小三个会议室,小会议室可容纳303人,中会议室容纳的人数是会展中心可容纳人数的五分之一,大会议室容纳的人数是会展中心可容纳人数的七分之若干。问该会展中心三个会议室可同时接纳多少人?

A.4115B.3825C.3535D.2585

这道题目也很复杂,不易找到等量关系,所以我们考虑用带入法,将ABCD带入题干,发现C符合题干要求,中会议室可以接纳707人,那么大会议室就是2525人,正好为整个人数的5/7。

所以,代入法是我们解决数学运算题目很方便的一种方法,大家在备考的过程中要多加练习,熟练运用,相信它会在行测考试中给你节约大量的时间。[NextPage]

10秒钟快速解答工程问题

如果问考生行测考试中,最不愿意做哪部分的题目,大多数考生都会选择数学运算部分。题目难度比较大,而且花费大量的时间。很多考生都觉得如果这些时间用在别的类型的题目上,可以得到更多的分数,所以很多考生对于数学运算部分的态度是:放弃。但是经过多年的解题,总结研究,我发现其实数学运算并不像很多考生想象的那样困难。

数学运算部分有很多的题型,比如:利润问题、容斥问题、概率问题、工程问题等。每种题型都有自己的特点,根据题型的特点,我们可以找到解决这类问题的简便方法。10秒钟就可以解答一道题目。今天我们一起分析一下工程问题。

我们先看一道例题:

服装厂赶制一批服装,第一车间单独要22天完成,第一车间做了5天后,第二车间也开始与第一车间一起做,又用了6天全部完成任务,如果这批衣服完全交给第二车间需要几天完成?

看到工程问题,绝大多数考生的第一思维是列方程,因为工程问题寻找等量关系容易,很方便可以列出方程。

设:第二车间单独x天完成。则

1/22*5+(1/22+x)*6=1

解得x=1/12

所以得到第二车间单独要用12天。

但是解方程比较费时,计算当中出错的几率也大。

但是对于工程问题,我们所考察的是工效、时间和工作总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这几个量之间的关系,我们往往就可以得到答案。对于这道题:

一车间做11天,二车间做6天,可以完成全部工作,

又知道一车间做22天可完成全部工作,

所以,一车间做11天完成全部的一半,则

二车间用6天完成全部的一半,

所以二车间单独做用2*6=12天。

这样分析不用复杂计算,不易出错,还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

我们在看一道例题:

做一批儿童玩具。甲组单独做10天完成,乙组单独做12天完成,丙组每天可生产64件。如果让甲、乙两组合作4天,则还有256件没完成。现在决定三个组合做这批玩具,需要多少天完成?()

A.3B.4C.5D.6

这道题目也可以用方程法来求解,但是需要设很多未知数,列方程组。求解麻烦,容易出错,浪费时间。如果我们仔细分析题目,可以发现其中的规律。

甲乙合作4天,还剩256件,256/64=4,说明丙做这剩下的256件也要用4天,可以判断,甲乙丙合作要4天可以完成全部任务。

大家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要多注意分析能力的培养,多注意题型方法的总结,相信大家在考试的过程中,会快速准确的解答。

数学运算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问题:比例问题,不定方程,抽屉问题,倒推法问题,方阵问题,工程问题,和倍差问题,利润问题,年龄问题,牛吃草问题,浓度问题,平均数,数的拆分,数的整除性,速算与巧算,提取公因式法,统筹问题,尾数计算法,行程问题,植树问题,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问题等等。以上都是在不断作题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在复习过程中,分点复习会有条理,不会遗漏,可以使自己的知识形成系统,在以后的作题中思路会更加清晰,下面是有关行程问题的一些总结。

方法:行程问题的主要思想就是数形结合的思想,在做题时画个行程图式,可以使思路比较直观,容易抓住一些不变点,从而列出相应的方程,求出一些重要的等量关系,而这些等量关系正是我们解题所需要的。

行程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

1.相遇问题:

知识要点提示: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甲,乙在A,B途中相遇。

A、B两地的路程=甲的速度相遇时间+乙的速度相遇时间

=(甲的速度+乙的速度)相遇时间

=速度和相遇时间

出发时间相同

例题:

两列对开的列车相遇,第一列车的车速为10米/秒,第二列车的车速为12.5米/秒,第二列车的旅客发现第一列车在旁边开过时用了6秒,则第一列车的长度为多少米?

A.60米B.75米C.80米D.135米

【答案】D。解析:这里A,B两地的距离就为第一列车的长度,那么第一列车的长度为(10+12.5)6=135米。

甲、乙二人同时从相距6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而行,6小时相遇。如果二人每小时各多行1千米,那么他们相遇的地点距前次相遇点1千米。又知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快,乙原来的速度为()

A.3千米/时B.4千米/时C.5千米/时D.6千米/时

.【答案】B。解析:原来两人速度和为606=10千米/时,现在两人相遇时间为60(10+2)=5小时,设原来乙的速度为X千米/时且乙的速度较慢,则5(X+1)=6X+1,解得X=4。注意:在解决这种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先判断谁的速度快。

【答案】D。解析:两人相遇时间要超过2小时,出发130分钟后,甲、乙都休息完2次,甲已经行了42=8千米,乙已经行了6(130-20)60=11千米,相关因素去掉后,变成一个简单的相遇问题,相遇还需要(20-8-11)(4+6)=0.1小时=6分钟,故两人从出发到第一次相遇用了130+6=136分钟。先大体判断两人的相遇时间,可知道在相遇前两人要休息几次。以所用时间段长的人为基数。

我们上面讲的都是同时出发的情况。

出发时间不同

每天早上李刚定时离家上班,张大爷定时出家门散步,他们每天都相向而行且准时在途中相遇。有一天李刚因有事提早离家出门,所以他比平时早7分钟与张大爷相遇。已知李刚每分钟行70米,张大爷每分钟行40米,那么这一天李刚比平时早出门()分钟

A.7B.9C.10D.11

【答案】D。解析:设每天李刚走X分钟,张大爷走Y分钟相遇,李刚今天提前Z分钟离家出门,可列方程为70X+40Y=70(X+Z-7)+40(Y-7),解得Z=11,故应选择D。抓住了,两地距离不变,列方程。

二次相遇问题:

知识要点提示:甲从A地出发,乙从B地出发相向而行,两人在C地相遇,相遇后甲继续走到B地后返回,乙继续走到A地后返回,第二次在D地相遇。一般知道AC和AD的距离,主要抓住第二次相遇时走的路程是第一次相遇时走的路程的两倍。

例题:

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在距B地54千米处相遇,它们各自到达对方车站后立即返回,在距A地42千米处相遇。请问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A.120B.100C.90D.80

【答案】A。解析:设两地相距x千米,由题可知,第一次相遇两车共走了x,第二次相遇两车共走了2x,由于速度不变,所以,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走的路程分别为第一次相遇的二倍,即542=x-54+42,得出x=120。

两汽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在离A城52千米处相遇,到达对方城市后立即以原速沿原路返回,在离A城44千米处相遇。两城市相距()千米

A.200B.150C.120D100

【答案】D。解析:第一次相遇时两车共走一个全程,第二次相遇时两车共走了两个全程,从A城出发的汽车在第二次相遇时走了522=104千米,从B城出发的汽车走了52+44=94千米,故两城间距离为(104+96)2=100千米。

绕圈问题:

在一个圆形跑道上,甲从A点、乙从B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行,8分钟后两人相遇,再过6分钟甲到B点,又过10分钟两人再次相遇,则甲环行一周需要()?

A.24分钟B.26分钟C.28分钟D.30分钟

【答案】C。解析:甲、乙两人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用了6+10=16分钟。也就是说,两人16分钟走一圈。从出发到两人第一次相遇用了8分钟,所以两人共走半圈,即从A到B是半圈,甲从A到B用了8+6=14分钟,故甲环行一周需要142=28分钟。也是一个倍数关系。

2.追及问题

知识要点提示:有甲,乙同时行走,一个走得快,一个走得慢,当走的慢的走在前,走得快的过一段时间就能追上。这就产生了追及问题。实质上,要算走得快的人在某一段时间内,比走得慢的人多走的路程,也就是要计算两人都的速度差。如果假设甲走得快,乙走得慢,在相同时间(追及时间)内:

追及路程=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

=甲的速度追及时间-乙的速度追及时间

=速度差追及时间

核心就是速度差的问题。

一列快车长170米,每秒行23米,一列慢车长130米,每秒行18米。快车从后面追上慢车到超过慢车,共需()秒钟

A.60B.75C.50D.55

【答案】A。解析:设需要x秒快车超过慢车,则(23-18)x=170+130,得出x=60秒。这里速度差比较明显。

当然很多问题的都不可能有这么简单,速度差隐藏起来了

甲、乙两地相距100千米,一辆汽车和一台拖拉机都从甲开往乙地,汽车出发时,拖拉机已开出15千米;当汽车到达乙地时,拖拉机距乙地还有10千米。那么汽车是在距乙地多少千米处追上拖拉机的?

A.60千米B.50千米C.40千米D.30千米

【答案】C。解析:汽车和拖拉机的速度比为100:(100-15-10)=4:3,设追上时经过了t小时,那么汽车速度为4x,拖拉机速度则为3x,则3xt+15=4xt,即(4x-3x)t=15得出xt=15,既汽车是经过4xt=60千米追上拖拉机,这时汽车距乙地100-60=40千米。这里速度差就被隐藏了。

环形跑道周长是500米,甲、乙两人按顺时针沿环形跑道同时、同地起跑,甲每分钟跑50米,乙每分钟跑40米,甲、乙两人每跑200米均要停下来休息1分钟,那么甲首次追上乙需要多少分钟?

A.60 B.36 C.72 D.103

【答案】C。解析:追上的时间肯定超过50分钟,在经过72分钟后,甲休息了14次并又跑了2分钟,那么甲跑了2900米,乙正好休息了12次,知道乙跑了2400米,所以在经过72分钟后甲首次追上乙。

3.流水问题

知识要点提示:我们知道,船顺水航行时,船一方面按自己本身的速度即船速在水面上行进,同时整个水面又按水流动的速度在前进,因此船顺水航行的实际速度(简称顺水速度)就等于船速和水速的和,即: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同理: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可推知: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一艘轮船从河的上游甲港顺流到达下游的丙港,然后调头逆流向上到达中游的乙港,共用了12小时。已知这条轮船的顺流速度是逆流速度的2倍,水流速度是每小时2千米,从甲港到乙港相距18千米。则甲、丙两港间的距离为()

A.44千米B.48千米C.30千米D.36千米

【答案】A。解析: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又顺流速度=2逆流速度,可知顺流速度=4水流速度=8千米/时,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4千米/时。设甲、丙两港间距离为X千米,可列方程X8+(X-18)4=12解得X=44。

一艘轮船在两码头之间航行。如果顺水航行需8小时,如果逆水航行需11小时。已知水速为每小时3千米,那么两码头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A.180B.185C.190D.176

【答案】D。

【数学运算12篇】相关文章:

数学运算12篇

数学运算12篇

诚信篇

数学运算12篇

浙江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12篇

谦虚篇

为政篇

数学运算12篇

数学运算12篇

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12篇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视频

行测 申论 面试

考试技巧

精彩在线